« Essential NYC Albums | 回到主頁面 | The Strokes - Angles »

2011-07-10, 10:01 PM

Classic NYC Cover Art

oasis

可能是一棟年久失修的公寓,二樓鑲有幾扇深黑色的鐵窗,庭院前擺了一張長椅。

可能是一座大樓,整面灰石外牆斑駁龜裂,防火梯好像就要傾塌,多年前已人去樓空,像座鬼城兀自立在街角。可能是噴滿油漆的車廂或收容它的地鐵站,寂寥落魄;可能是積滿雪的冬日街頭或陽光普照的夏日市集,人聲鼎沸。

類似這樣的公寓、大樓、市街與巷弄,世界各地所在多有,然而當它出現在紐約,成為曼哈頓都市叢林的其中一條枝枒,布魯克林工業用地的一塊灰色角落,皇后區高架鐵軌下俗民活動的場域,這些顯而易見的都會景貌與世界其他地方就多了些許不同,那是紐約特有的異文化衝擊感、過去與當代的碰撞響聲、醜陋與美麗的妥善並存,及喧鬧與靜謐的和平共處。

紐約是民族大熔爐,雖是老生常談,實情卻也如此。形形色色的人成了這座城市最寶貴的資產,而人與人互相吸引,當八百萬人凝聚在一起,紐約成了一塊大磁鐵,讓電影導演、攝影師或藝術家前仆後繼來此取景,無論動態或靜態,彩色或黑白,他們不單單想捕捉當下,其實更想留住永恆。

於是在那些鏡頭下、筆刷間,城市變成一座天然片廠。不需要請人打燈、架設道具或安排場景,本身流動的車潮、迷人的街景與各有風韻的建築物,便是渾然天成的故事所在。這也是為何與紐約相關的專輯封面,很少經由後製加工,通常都是城市裡的現成一景。

樂手或身處其間,或藏在幕後,因為影像本身已訴說千言萬語,那是現代人都能讀懂的摩登語彙。

Velvet Underground - Live At Max's Kansas City(1972)

vu

座落在聯合廣場東北緣,Max's Kansas City於70年代曾是紐約最時髦的夜店,也是安迪沃荷與一票門徒的後花園。1970年六月到八月由Velvet Underground擔任駐場團,與沃荷關係密切的演員Brigid Polk每晚都會到場,以錄音機捕捉實況。八月二十三日當晚,她意外錄下主唱Lou Reed無預警離團前與樂團最後一次公演。這張實況專輯於1972年出版,封面選用Max's Kansas City的黑白照片,並請藝術家替二樓的窗戶添加彩色構圖。如今現址雖然成了熟食店,外觀的輪廓卻仍依稀可辨。

John Lennon & Yoko Ono - 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1972)

lennon

1971年,三十歲的約翰藍儂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小野洋子從英國到紐約定居,兩人在格林威治村靠近哈德遜河的街區找到一棟小公寓,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騎腳踏車在曼哈頓下城遊歷、輕裝至表演場館欣賞演出,享受不被打擾的樂趣。夫妻倆將這一年的紐約見聞錄製成專輯《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無論封面和封底都模仿紐約時報的版型、顏色和字體,以假亂真。封底不只放上格林威治村小公寓的照片,右下角還寫上一行小字,見證兩人堅定不移的愛情:這張專輯完工於1972年三月二十日,我們結婚三週年紀念日。

Led Zeppelin - Physical Graffiti(1975)

led

可曾好奇Led Zeppelin經典專輯《Physical Graffiti》封面公寓的來歷,是藝術家虛構的還是真有此地?其實這棟五層雙拼公寓位在東村主道聖馬克街,地下室還開了一間Physical Graffiti二手衣店向專輯致敬。當時為了符合唱片封套的正方形尺寸,設計師將其中一層拿掉,因此這棟公寓實際看來較封面上要更高挑。

《Physical Graffiti》的美術設計相當創新,封面和封底分別呈現白天和夜晚的景致,並將封套上窗戶的位置挖空,在內袋相對應的地方安插不同的圖片,代表各色各樣的住客。如今親眼看這棟公寓,褐色的磚頭沾滿黑點,兩邊各架了一具破舊的防火梯,甚至連消防栓與垃圾桶的位置與當初也一模一樣,似乎過去三十年來都被塵封在時間的盒子裡,不曾被開啟、不曾被打擾,也不曾被移動,是搖滾迷到紐約走踏的必訪景點。

Ramones - Subterranean Jungle(1983)

ramones

龐克教主樂團Ramones第七張專輯《Subterranean Jungle》,名稱「地下叢林」影射的正是紐約地鐵,封面也很切題使用地鐵車廂的照片。不過車廂上的塗鴉並非原本如此,是設計師後製上去,此外鼓手Marky Ramone當時染上嚴重的毒癮,製作過程被踢出樂團,拍攝封面時本人不在現場,躲在左邊車窗後方的Marky頭像同樣是後製加工上去的,頗有做錯事被關在房間裡的況味。

Tom Waits - Asylum Years(1986)

waits

80年代初期,性格唱作人Tom Waits結束與舊東家Asylum Records的合約,轉至另一家知名廠牌Island發展,這張精選輯集結了他在Asylum時期膾炙人口的曲目。封面的美式簡餐店Empire Diner位於第十大道與西二十二街交口,恰好在卻爾西的心臟地帶,設計是典型的Art Deco風格 -- 俐落、簡約、流線型,屋頂還豎立一具不鏽鋼做成的帝國大廈模型,堪稱紐約地標之一,連伍迪艾倫的電影《曼哈頓》片頭都讓Empire Diner入鏡。可惜生意每況愈下,2010年中已結束營業。

Beastie Boys - Paul's Boutique(1989)

pauls

傳奇嘻哈三人組Beastie Boys出版於80年代尾聲的代表作《Paul's Boutique》,封面的廉價服飾店位在下東城Rivington Street與Ludlow Street的西南交會口,原本的店名是Lee's Sportswear,為了拍攝封面才將印有Paul's Boutique字樣的旗幟掛上去。此專輯黑膠版的封面、封底,及內側對開的左右兩面,分別是街口四角的實景照,讓整塊街區的樣貌一覽無遺,是封套設計史的經典作品。如今西南角開了一間Three Monkeys簡餐店。

Oasis -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2000)

oasis

Oasis第四張大碟《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封面選用曼哈頓最著名的地標帝國大廈,拍攝角度由中城的洛克菲勒中心往南邊的下城拍,背景微微可見當時仍在的世貿雙塔。這張照片透過數位剪輯融合白天與黑夜的光線和色彩,專輯內的三首單曲〈Go Let It Out〉、〈Who Feels Love?〉與〈Sunday Morning Call〉也於各自的封面巧妙融入《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的視覺元素,或許是一群少年在大廈頂樓踢足球、或許是墨鏡反射出的帝國大廈剪影,或許是做為背景的曼哈頓天際線。

Jesse Malin - The Fine Art Of Self Destruction(2002)

jesse

紐約在地搖滾樂手Jesse Malin發行於2002年的首張同名專輯由好哥兒們Ryan Adams監製,封面上Jesse Malin穿著黑色牛仔夾克,在空無一人的Delancey Street地鐵站靠著瓷磚牆等車,狹長的月台有一種寂寥感,歌詞內頁也放了一張他獨自搭乘地鐵的照片。由Delancey Street所在地下東城往北走一小段就是東村,而在東七街與A大道的交會口有間Niagara Bar,老闆正是Jesse Malin,繪製於酒吧北面牆上的The Clash主唱Joe Strummer壁畫已是當地搖滾社群的精神象徵。

Travis - Closer(2007)

closer

2007年讓蘇格蘭樂團Travis生涯回春的專輯《The Boy With No Name》,首發單曲〈Closer〉封面選用四名團員站在陽光下的照片,實際位置是東八街與第四大道的東村入口。他們身後是創建於19世紀中葉的學院Cooper Union,身前未入鏡的則是可以轉動的黑色鋼鑄雕塑The Cube,紐約最知名的公共藝術之一。畫面右後方停著一輛巴士,因為那個街口正是巴士的首發站。

Cut Copy - Zonoscope(2011)

CC-ZONOSCOPE-COV-LORES

深受80年代新浪潮影響的澳洲電子舞曲勁旅Cut Copy,第二張專輯《Zonoscope》封面選用日本視覺藝術家木村恒久的作品。木村恒久善於使用照片拼貼的手法,結合真實的都市地景與自然奇觀,營造出離奇的超現實感。《Zonoscope》封面上的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被洪水淹沒了一半,而洪水又在與帝國大廈的匯流處成了奔流而下的大瀑布,彷彿夢中才會出現的後現代啟示錄,也像極了好萊塢災難片的驚人場景。

(原文載於《Shopping Design》28期)

[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