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b Dylan - Desolation Row | 回到主頁面 |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

2011-07- 6, 10:05 PM

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Bob Dylan

dylan

1988年,巴布狄倫被奉入搖滾名人堂,典禮上由曾有狄倫接班人美譽的「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擔任引言人。

他在台上說了一句名言:「貓王解放你的身體,狄倫解放你的心靈。」如今,我們難以想像一個沒有狄倫的世界,他像迷霧森林中的高聳巨木,盤根錯節深入文化的土壤裡。

狄倫唱的、思考的,代表的叛逆典型和理想價值,超越時間的經緯,穿透地域的界限,在音樂、電影、文學、藝術等領域啟發渴望掙脫規範的年輕靈魂。《時代雜誌》選他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擁有不計其數的豐功偉蹟,狄倫從不屬於「過去的人物」,他的腳步永不停歇,如自己筆下那顆滾動的石頭,碰撞著疆界,挑戰著未知,與青春世代產生對話。

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Bob Dylan

1. 紐約市

bob

1961年一月,十九歲的狄倫逃離明尼蘇達老家,坐在雪佛蘭後座搭便車到紐約市。他是輟學生,大一都唸不完,身上只有簡單的行李和寥寥可數的錢,卻蘊含無限才華。他直闖格林威治村的民謠咖啡館,背著吉他自彈自唱,很快撼動了紐約知識界與藝文圈,一步步走向傳奇的一生。狄倫和紐約相互激盪,若他不曾產生闖蕩紐約的念頭,一輩子困在家鄉,20世紀的文明史將會改寫。

2.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free

1963年五月,狄倫出版第二張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不似前一年的首張作品以翻唱傳統民謠歌曲為主,這回多由他自己創作,擲地有聲的開場曲〈Blowin' In The Wind〉至今已被數百組樂團翻唱。專輯封面同樣經典,狄倫與當時的女友Suze Rotolo結伴踏過積滿雪的瓊斯街,走向西四街口,兩人就住在附近一棟小公寓裡。電影《香草天空》由湯姆克魯斯與潘妮洛普克魯茲復刻了這個畫面。

3. 我有一個夢

march

1963年八月二十八日,金恩博士在林肯紀念堂對二十萬人發表聞名於世的「我有一個夢」,他登台演說前對群眾表演的正是狄倫與女歌手瓊拜雅。2010年二月,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舉辦紀念民權運動的音樂會,狄倫應邀出席,在這位高呼「改變」的總統面前演唱民權運動國歌〈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相隔近半世紀,狄倫用歌聲見證美國近代史的變遷。

4. Like A Rolling Stone

stone

這首歌是狄倫60年代中期替吉他「插上電」的代表,《滾石雜誌》稱它為搖滾史最偉大的曲子。1966年五月十七日,狄倫在曼徹斯特演出至尾聲,一名不滿他改走搖滾明星路線的憤怒樂迷對台上大喊一句「猶大」,譴責狄倫背棄民謠社群,他以一首火力四射的〈Like A Rolling Stone〉做為回應。根據官網統計,這首歌已在狄倫現場被演唱過1816次,且讓我們期待第1817次會出現在台北。(註:確實出現了。)

5. Never Ending Tour

tour

自1988年六月,狄倫踏上一段不見終點的長征,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進行100場演出;至2010年底,狄倫和巡迴樂團已演出超過2300場,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數字。如此吃重的行程除了體力還要有毅力,多數新生代藝人大概都難以負荷,然而狄倫今年五月就要滿七十歲,絲毫沒有停下來休息的跡象。他曾說巡迴上路這件事對他就像呼吸,他確實是以生命在實踐自己的歌曲〈On The Road Again〉。

6. 滿身桂冠

fame

不只被奉入搖滾名人堂,狄倫也獲頒葛萊美終生成就獎,更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特別貢獻獎的搖滾樂手。同樣受人稱道的是以電影《天才接班人》(Wonder Boys)的主題曲〈Things Have Changed〉贏得奧斯卡與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2001年,狄倫在金球獎典禮發表獲獎演說,接著出場的茱莉亞羅勃茲興奮地對全場說到:「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跟隨狄倫的腳步登台。」

7. 廣告代言人

ipod

狄倫年輕時曾說:「如果將來要出賣自己,我會去代言女裝。」無論當時是開玩笑或當真,他的確在高齡六十多歲拍攝Victoria's Secret的電視廣告,和穿著火辣內衣的巴西模特兒Adriana Lima在水都威尼斯眉來眼去,羨煞多少男性同胞。近年來百事可樂、iPod、凱迪拉克和Google的廣告也可見狄倫身影穿梭其中。

8. Chronicles, Volume One

one

除了搖滾樂手,狄倫也是畫家,在各地開過畫展,他在XM衛星電台主持的個人節目也大受好評。這些身分之外,狄倫更是文字洗鍊的作家,2004年執筆的自傳《搖滾記》(Chronicles, Volume One)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有聲書版本還請來西恩潘朗讀。《搖滾記》計畫分成三部曲,據傳第二部曲已開始動工。

9. I'm Not There

there

關於狄倫的電影無數,其中以巡迴紀錄片《Dont Look Back》和馬丁史柯西斯的作品《No Direction Home》最受推崇。2007年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可能 -- 打破性別和膚色的隔閡,找來六位演員飾演狄倫生涯的不同階段,包括黑人童星與演技派女星凱特布蘭琪,呈現「人人都可以是狄倫」的概念。凱特布蘭琪惟妙惟肖的狄倫扮相 -- 爆炸頭、墨鏡、皮衣和黑色緊身褲,更讓影迷津津樂道。

10. Together Through Life

bob-dylan-together-through-life

狄倫第三十三張大碟《Together Through Life》,2009年發行後登上英美兩地暢銷榜冠軍,讓他再次創下兩個紀錄:當時六十七歲的狄倫是告示牌史上年紀最大的冠軍專輯得主。在英國,前一張冠軍大碟是1970年的《New Morning》,兩者相隔三十九年,讓他創下單一藝人兩張英國金榜冠軍大碟相隔最久的紀錄。狄倫的寶刀未老不僅是聲譽和口碑,商業實力甚至更勝往昔。

Essential Albums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1965)

home

狄倫第五張專輯是他邁入插電時期的首張作品,開場曲〈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拍攝了一支狄倫站在鏡頭前翻弄大字報的短片,是現代音樂錄影帶的開端。今年葛萊美獎狄倫和兩組年輕隊伍Mumford & Sons與Avett Brothers共同演出的名曲〈Maggie's Farm〉也出自於此。

Highway 61 Revisited(1965)

61

61號公路連接狄倫老家明尼蘇達和南方音樂的發源地紐奧良,專輯內大量使用藍調和草根搖滾的元素,配上完整的伴奏樂團 -- 電吉他、貝斯、鼓,與狄倫架在頸子上的口琴,向美國音樂的搖籃致意。以〈Like A Rolling Stone〉開場,〈Desolation Row〉結束,這九首歌的每一刻都留住時代的剪影。

Blonde On Blonde(1966)

blonde

以兩張黑膠裝載十四首歌,是搖滾史第一張「雙專輯」鉅作。不僅在紐約錄音,狄倫也開拔至納許維爾與當地的一流樂手合作,《Blonde On Blonde》擁有無懈可擊的音樂性。專輯出版後一個月,狄倫騎摩托車時出了嚴重車禍,在樂壇銷聲匿跡了一年半,這張專輯也被視為狄倫告別躁動60年代中期的象徵。

(原文載於《GQ》中文版四月號

[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