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u Reed 再見 | 回到主頁面 | B面第2首:選擇一個人生 »

2015-01-21, 10:35 PM

The xx 團員是最好的朋友

1

我們都聽過幾則關於The xx的故事:

2005年,Romy Madley Croft與她自從有記憶以來(代表三四歲時)便玩在一起的摯友Oliver Sim合組了樂團;Romy彈吉他,Oliver彈貝斯,兩人都會唱歌,都是十五歲的青少年。隔年,大他們一歲的Jamie Smith入團,負責編曲和鼓組。

2009年,由Jamie自行監製的首張專輯《xx》問世,起先並非特別受到矚目,然而像滾雪球般,這張內斂的作品蘊涵一種沉靜的力量,最終席捲了英國樂壇,拿下尊崇的水星音樂獎。三年後的接續大碟《Coexist》更直攻英國金榜冠軍,如今,他們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了。

2013年,The xx終於來到台灣,參加重新舉辦的野台開唱,這也是他們亞洲巡迴的最後一站,隨後便要飛去土耳其,展開下一趟旅程。趁登台前的空檔,我在後台的房間遇見這三名二十出頭歲的青年,和預期一致,三人從頭到腳一身黑衣黑褲與黑鞋,甚至連襪子都是黑的。

身材高大的Oliver率先拿了一瓶台灣啤酒進來,愉快喝著,似乎對島國特有的蓬萊米和啤酒花滋味感到很滿意;接著是親切的Romy,我們簡短寒暄了幾句,「天氣好悶熱。」她說;然後是Jamie,我的訪問對象,稚氣而隨和,戴了一副深褐色的圓形膠框眼鏡,全身充滿書卷氣息,像是平常不太會蹺課的好學生,與過去兩次我在巴塞隆納及日本看見他低頭在DJ台後方放歌的酷形象不太一樣。

「你好。」Jamie主動和我握手,我注意到他的左手腕內側印有黑色的xx刺青 -- 他的DJ化名正是Jamie xx。我們拉了兩把椅子,在一張長桌邊緣坐下。

倘若Romy是The xx的心臟,Oliver是The xx的靈魂,Jamie就是背脊,三人缺一不可。之前讀過許多報導,都指出Jamie是團裡最寡言的一位,甚至有記者以「異常的沉默」或「避免多餘的眼神接觸」形容他。經典案例是2011年全英音樂獎的紅地毯訪問,問題全由Romy與Oliver回答,Jamie從頭到尾一句話也沒說。

不過我面前的他並不是這樣,他看著我專注傾聽,以輕細的聲音侃侃而談,說到重點還會加重語氣或是點頭;同一時間,日本樂團色情塗鴉歡鬧的樂音從牆外不斷襲來,我們不時得提高音量,才能聽見彼此。

歡迎來到台灣,這是你們第一次到亞洲巡迴嗎?

我們之前在東京、新加坡都表演過,台灣是第一次。

對台灣的印象目前是?

食物很可口。其實我們昨晚才到的,還沒機會真正去到哪裡,或許今晚演出結束後會去夜市看看,能多逛一些新的地方總是很棒的經驗。

就你的觀察,亞洲的樂迷和歐洲或美國的樂迷有不同之處嗎?

亞洲的觀眾給予我們更多的尊重,演出時該安靜的時刻,大家都會安靜聆聽,同時也保有能量,我一直很享受在亞洲演出。

你們年中剛在倫敦、柏林、里斯本這三個地方舉辦Night + Day音樂祭,我讀到一則報導說你們是控制狂,從演出陣容到食物都要完全掌控。那三天中有發生什麼你預期之外的事嗎?

我想最大的驚訝就是一切都進行地很順利,因為我們之前從沒做過類似的事情,然而第一次舉辦就能這麼成功,希望往後能有更多類似的機會。

所以明年可能會再次舉辦?

是的,希望可以。

里斯本那場的地點就在知名的古蹟貝倫塔旁邊,我曾到那裡旅行,忍不住想問你有沒有嚐嚐當地最有名的蛋塔?

哈,我不知道這件事,下次一定會試試。

和你們同屬XL廠牌的Adele曾說:「巡迴是世界上最寂寞的生活。」你享受這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嗎?

Adele會那樣說,我想是因為她只有一個人。我們三人先是朋友,才一起做音樂。的確有些時候也會感到寂寞、想家,不過我們擁有彼此,團員就是最好的朋友。

巡迴時能找出寫新歌的時間嗎?

我們總是很努力嘗試在巡迴時寫些新的東西,如今也慢慢習慣這樣的模式。如果能在同一個地方多待上幾天,就比較會有時間試試。最佳狀況是能錄些Demos,地點可以是旅館房間或排演現場,如果有新的點子冒出來。

我們都曉得關在錄音室和上台演出是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你們如何在巡迴時保持創作的能量?

如果能好好睡一覺(笑),或者晚上有時間看看那座城市,就能得到一些啟發。特別當我們在音樂祭演出時,總有機會看到別的樂團,聽聽他們的音樂,那常是啟發的來源。

這個問題你也許回答過上百次了,許多台灣樂迷都很關切,還是得再問你一次:為何你們叫The xx呢?

這是Romy和Oliver最初創團時想到的,覺得X的幾何形狀很好看。

所以當初主要是視覺上的因素?

是的,後來Romy便用這個元素設計唱片封套。

你們青少年時就組了樂團,第一張專輯便贏得崇高的水星音樂獎。現在會不會覺得玩音樂不再是為了自己,可能也需要滿足別人的期望,比如樂迷或是廠牌?

不會的,廠牌一直支持我們的決定,給予很多幫助,我們由衷感謝。我們也有超棒的樂迷,持續期待我們下一步會做什麼,對我們未來的計劃都很振奮,我們不常感受到所謂的壓力。

當樂迷數量越來越多,演出的經驗也變得不同嗎?

的確非常不同,能在許多人面前表演是美妙的經驗,不過我們最近才到一個只能容納六十人的小場館演出,那也很棒,我們都很享受。希望未來能多些機會做小規模的演出,就像我們剛出道時一樣。

你們的音樂簡單而低限,絕非U2或Rolling Stones那種類型,可是現在卻和他們一樣,常在運動場或大型場館演出,這讓你感到驚訝嗎?

坦白對你說,第一張專輯出版後,接下來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讓我驚訝。我們樂意接受挑戰,摸索出最佳的現場演出方式,帶出更好的表演,也替更多人表演。為了適應更大的場地,現場版的編曲會略有調整和改變。

你們依然習慣在深夜時分寫歌嗎?

是的!雖然巡迴時不是那麼容易。

回家後呢?

也是一樣,我想是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太早起床(笑),而且倫敦的夜晚安靜許多,更適合做音樂。

你本身也是非常棒的DJ,如何看待The xx的演出和自己的DJ Set?

兩者非常不同。現場演出有團員一起在台上,事先也有工作人員準備器材,打理相關事物,是整個團隊的心血結晶。DJ時只有我自己和唱片、唱盤,我能隨意播放喜歡的音樂,一切都很輕鬆、容易。

哪一種演出你自己比較享受?

一樣享受!它們實在太不同了,無法比較。

許多樂手都替The xx的歌曲做過混音或翻唱,這次也在野台演出的Nosaj Thing曾經混過〈Islands〉。其中最受歡迎的我想仍是〈VCR〉,包括Four Tet、The Antlers(也在野台演出)、OMD、Matthew Dear都曾試過。你混過Radiohead的〈Bloom〉等曲子,自己也是很厲害的混音高手,這些版本中你有最喜歡的嗎?

哈,這我答不出來,答不出來。不過我們很開心Four Tet能做那首混音,我們是他的超級粉絲。

你們來自同一所學校。

是的,不過當初在學校時互相並不認識。

去年底你們翻唱了Wham!的〈Last Christmas〉,耶誕節當天大概有十個朋友email那首歌給我(笑),那點子是怎麼來的?

耶誕節前一週我們替Radio 1錄了一場演出,他們希望我們表演一首耶誕歌曲。我們剛成團時曾私下翻唱過Wham!的〈Wake Me Up Before You Go-Go〉,自然就選擇了〈Last Christmas〉。

所以你們都是Wham!的粉絲嗎?

嗯,或多或少都是,程度不同(笑)。

你們替《大亨小傳》譜寫的配樂〈Together〉,在我印象裡是所有The xx歌曲中第一次添加顯著的弦樂劑量,如此編曲的原因是?

那是一首剛開始我們完全不曉得該拿它怎麼辦的歌,基本上想做的只是讓它更有戲劇張力。後來作曲家Craig Armstrong(註:導演Baz Luhrmann的前作《紅磨坊》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配樂都是由他所譜)加入原聲帶的製作團隊,幫我們編了尾聲那一段弦樂。

你們是在看過電影前或電影後寫下那首歌的?

他們事先給了我們一些片段。

你最後看過整齣電影了嗎?

喔,是的!滿喜歡。

以下幾個樂團,我猜對你個人或對The xx都含有一些意義。我唸出他們的名字,請你給我簡單幾個字或一句話,描述你對他們的感覺:

Young Marble Giants(註:70年代的後龐克樂團,編曲極簡)

很多人告訴我們,我們聽起來有一點像他們。

Joy Division

不可思議。有影響力。

Radiohead

我們向來仰望、欽佩的樂團。希望他們能持續創新下去。

James Blake

我們的朋友,他是一名絕佳的樂手。

你的前一張個人專輯是2011年的《We're New Here》,有出版下一張個人作的計劃嗎?

我目前手邊正在做新的音樂,希望明年可以出版,應該會是一張mixtape。

那麼下一張The xx專輯大約何時能夠問世?

嗯,這很難說,我想我們這次希望比上次快一點。

所以或許不用等上三年?

(點頭)

最近欣賞的好電影與閱讀的好書,各是什麼呢?

嗯......(笑著思索了一陣子)

或許上一部在飛機上看到的好電影?

有了,Ryan Gosling主演的《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台譯:末路車神),我很喜歡。書應該是Nile Rodgers的自傳。(註:書名為《Le Freak: An Upside Down Story Of Family, Disco And Destiny》)

是迪斯可樂團Chic的那名成員嗎?

是的,好多朋友都向我推薦那本書,我近期正準備讀它。

(原文載於《Hinoter映樂誌》52期)

[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