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las Sound - Parallax | 回到主頁面 | Essential Glam Rock Albums »
2011-11-28, 11:32 PM
台灣新浪潮電影配樂
戀戀風塵(1986)
行過四分之一世紀,《戀戀風塵》電影配樂如何產生,已成影迷、樂迷間口耳流通的傳奇:80年代中葉,陳明章仍是素人歌手,未滿三十歲,主業是種蘭花,寫了許多歌卻無管道發表。透過朋友引薦侯孝賢聽見他的Demo,請他替《戀戀風塵》譜寫配樂,陳明章的人生就此轉了一個大彎。
由陳明章素簡的吉他配上許景淳淡雅的鋼琴,《戀戀風塵》榮獲1987年南特影展最佳配樂,創下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拿配樂獎的先例。母帶遺失多時,1993年重新出土,發行原聲帶。多年後許景淳也在個人專輯請人替這首歌填上詞,那道青春的印記也就更深濃了。
悲情城市(1989)
「電影,紀錄著過去的歷史。音樂,卻深入了人生的底層。」《悲情城市》原聲帶內頁寫著這段話。
這齣電影的重量,不需贅述,由日本作曲家立川直樹譜下的配樂,同樣在影迷心中成為永恆的風景。大時代沉重的歷史,小人物無能扭轉的家國命運,那些揮之不去的傷痕,似乎都在如泣如訴的胡琴、繁星點點的鋼琴與磅礡的合成器演奏下得到了慰藉。當影片尾聲停留在最後一個長鏡頭,室內一景逐漸暗下,熟悉的主旋律奏起,總教人動容不已。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楊德昌的傳世鉅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空背景設定於60年代初期的台北城,駐紮島上的美國大兵正將美式通俗文化帶進台灣社會 -- 好萊塢電影、滲透性最強的流行音樂和熱門搖滾歌曲,都在中山北路的酒吧播送不停。其實《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正出自貓王名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的歌詞。
王柏森領銜的牯嶺街少年合唱團在原聲帶中翻唱多首「懷念西洋老歌」,重現時代氣味,如Buddy Holly的〈Peggy Sue〉與貓王的〈Don't Be Cruel〉,最經典的仍屬他一人分飾兩角,同時演繹男聲女聲的〈Why〉。王柏森後來也在楊德昌的《獨立時代》參與演出,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南國再見,南國(1996)
由林強統籌,原聲帶內頁的一段話替這張專輯下了最好的註腳:「這五個團體看似南轅北轍的風格,正是林強對現今音樂環境的再一次挑戰,他們運用各自擅長的音樂類型,表達對臺灣現狀的看法。」文中提及的五個團體,是林強、雷光夏、趙一豪、濁水溪公社、彼得與狼,堪稱90年代中期獨立樂界的一時之選。
林強以當時震撼樂壇(即使放在今日也依舊震撼)的〈自我毀滅〉開場,兩首濁水溪公社的曲目〈Silicon槍子〉、〈借問2〉也成了日後濁水溪公社的現場名曲,《南國再見,南國》原聲帶的生猛氣息及叛逆草根性,與影片本身關切的幫派黑道不謀而合。
千禧曼波(2001)
眼尖的影迷,會發現《千禧曼波》的場景出現了當時台北入時年輕人跳舞作樂的聚集地Spin,正是片中男女主角相遇的場合。由林強、日本樂手半野喜弘及多位本土DJ打造的原聲帶,以電子音樂為主軸,藉由迷幻的電音聲波,呈現世紀之交年輕世代在冰冷的都會空間流離失所的空寂感。這時的林強不再是搖滾歌手,全心投入電子創作的領域,他打理的主題曲〈A Pure Person〉在都市叢林中自在流動、漂浮,十年後聽來,那股動態美感依舊驚心動魄。
(原文載於《cue.電影生活誌》十月號)
[音 樂]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