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oustic Guitar, Essential Albums | 回到主頁面 | Echo - Earth Is Our Modern Love for Greenpeace »

2009-03-25, 11:33 PM

Antony & the Johnsons - The Crying Light

antony

垂垂老矣的身軀,皺紋密佈的蒼白臉頰,這是高齡102歲的日本國寶級舞踏大師大野一雄,於1977年攝下的照片。

詭異、陰森卻又灌滿藝術家的傲然靈氣,是怎樣一張專輯膽敢選用意象如此強烈的封面,而不擔心喧賓奪主,音樂退居為配角?當這張專輯的主人,同樣是一名卓越不群,與庸俗世界格格不入的異類。

四年前,Antony Hegarty仍是一個出了紐約下城藝術圈,無太多人聽過的名字。雖於1998年出版過首張專輯,封面上那張雌雄莫辨的照片已讓人退避三舍,遑論激起什麼漣漪。他只好持續沈潛,遊蕩在燈光昏黃的小酒館裡駐唱,等待機會降臨。

幸好傳奇樂團Velvet Underground主唱Lou Reed一路提攜,Antony於2005年推出相隔許久的第二張大碟《I Am A Bird Now》。恩師加持的威力果然不同凡響,還邀來Rufus Wainwright、Devendra Banhart等唱作人助陣,連兒時偶像Boy George都來跨刀,《I Am A Bird Now》成為當年最大鳴大放的唱片之一,乘著一路飆漲的聲勢,贏得該年的水星音樂獎。

推究成功之因,Antony原先讓人混淆的性別取向,近幾年於時尚趨勢的帶動下,意外成了頗具話題的賣點。有著前車之鑑,這回封面也聰明挑選了普普大師Andy Warhol御用女演員Candy Darling的照片,紐約感十足的頹靡異色情調,與音樂內涵是如此搭配。最重要的,當然還是Antony那把獨步樂壇,放射出頂級穿透力的顫抖男嗓 -- 那是造物者鬼斧神工的雕琢下,獻給每一雙善感耳朵的禮物。

走紅後的Antony嘗試與不同領域跨界,替Lou Reed的搖滾歌劇《Berlin》和聲,與冰島天后Björk對唱,去年秋天更應Prada之邀,替時裝週譜了一曲,與動畫短片《Fallen Shadows》搭配,成就了一次別出心裁的組合。而諸多案例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加入舞曲團體Hercules & Love Affair,讓人驚喜聽見了Antony的歌聲原來不只淒絕哀傷,若襯著電子節拍,營造出的其實是一幅奇異絢爛的畫面。

不過,可別以為他會食髓知味,轉型當動感歌手去了 -- 大野一雄這幀照片,暗示的正是新專輯將延續前作風格,無論高反差的黑白視覺,或深情低鬱的美麗聲景。正因如此,在那些心碎與絕望的,由Antony的歌聲織造出的動人時刻以外,《The Crying Light》最具力量的片段反而來自幾首情感不那麼凝重的輕巧小曲,譬如以中板華爾滋鋪底的〈Kiss My Name〉,及由鋼琴與木管樂器交疊而成的〈Epilepsy Is Dancing〉。

Antony的音樂與歌聲,不是好消化的速食品,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嚐的時間結晶。有時或許沈重了些,然完美主義者如他,每每要熬上好幾年才肯發行新作,對樂迷而言,這般難忘的聆聽體驗,仍是數年才能等到一回的沈溺。

(原文載於《GQ》中文版三月號

[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

去Antony & the Johnsons演唱會前, 我以為會是場美得令人心碎的演唱會, 沒想到他其實就像個愛說笑的歐巴桑, 幾乎在每首歌中間都會聊天講講笑話, 有一兩次唱到破聲還自己喊停再來一次, 非常率性的演唱會風格, 和聽專輯感覺截然不同..
對了,他還唱了Beyoncé的 "Crazy In Love"

由 S 發表於 March 26, 2009 4:41 AM

to S,

用歐巴桑形容Antony的確貼切。事實上我與朋友提起他,都用大嬸稱之了,哈。
隨著體重漸增,他這兩年的扮相真是越來越「典雅」。

pulp 發表於 March 26, 2009 7:53 PM

哈哈我有聽過他唱Crazy in love ...當然是從網路上..很妙
也是很喜歡他 有幾支live影片真的讓人感動到不行
我最喜愛的是Fistful of Love這首歌 跟lou Reed的合作..

然後也發現他有幾支現場邊唱邊歡樂地搖動.. 胖胖的身軀... 感覺..嗯..

由 gronkjaer 發表於 March 30, 2009 2:02 AM

Thank you for this..., once again.
It's beautiful

由 Ericx 發表於 April 5, 2009 10:54 PM

很喜歡他在soap電影裡的片尾曲"Cripple and the Starfish"百聽不厭..

由 you&me 發表於 April 10, 2009 7:4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