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lp.MUXTAPE.com | 回到主頁面 | Stephen Malkmus & The Jicks - Real Emotional Trash »

2008-04-15, 6:15 PM

The Doors by Oliver Stone

thedoors

第一次看The Doors,不是在電影院,而是透過電視機。

忘了頻道是HBO或當時仍在的Sun Movie,只記得看完的當下,頭皮一陣發脹,滿眼金星。這部總長近兩個半小時的鉅作,對一名高一生來說,實在太難消化。

人的耳朵與眼睛是可以(或需要)被訓練的,The Doors充斥的意識流影像語彙、蘊含深意的顏色調製、對於迷幻藥與毀滅式性愛的頌揚(或貶抑)、充滿哲思有時卻過於玄虛的對白,一切一切的明示與暗示,隱喻與解構,就像一鍋不眠不休熬了幾夜的大補湯。若尚未準備妥當就一口往肚裡吞,不但無滋補之效,或許還會產生腹瀉等症狀。

更何況,當時稚嫩的我對The Doors這等「老掉牙」音樂,也是興趣缺缺(雖買了一張現場專輯試圖入門),Grunge、Alternative與Brit-Pop才是王道。既然The Doors樂團與我已對不上話,The Doors電影又豈可讓我傾心?

體會過越多,也就越珍惜時間的重量。

時隔十餘年再看The Doors,不敢說完全看懂了,但的確也咀嚼出更多興味。以搖滾電影的譜系來看,它值不值得被奉為經典?答案見仁見智。The Doors之後問世的一大籃樂手傳記片,不是越拍越公式化(像Ray與Walk The Line),就是越拍越個人風格(像Last Days),幾乎再也沒有導演願意用誇張、驕傲與才氣縱橫的自體意志拍攝這類影片了。

換言之,觀看The Doors這齣電影,影迷會發現Oliver Stone的角色不只是躲在幕後的導演,同時也是跟The Doors樂團享有平起平坐位階的搖滾巨星。為了增強戲味,他適度的扭曲史實而不在乎受到樂迷攻擊;為了貫徹個人美學,他讓電影的結構詩意化,而不擔心影片遭致又臭又長的批評。Jim Morrison何其自戀,Oliver Stone差他不會太遠。

可以確定的是,The Doors交到其他導演手中,成品絕對不同。他們是否因震懾於Jim Morrison的撼人氣勢,影像力道反而被音樂壓了下去,成為扭扭捏捏之作?我們不會有答案,除非未來有人願意挑戰,拍攝另一齣關於The Doors或Jim Morrison的電影。這機率當然是小的。因此若以作品本身的難以取代性(不必然等同於難以超越性)而論,The Doors確實是同類電影的經典,不論喜愛The Doors樂團或Oliver Stone與否,此片實屬值得一看之作。

1991至2008年,人事當然已非。曾經的天之驕子Val Kilmer,由於身材疏於保養,現況不忍目賭。飾演Jim Morrison女友Pamela Courson的Meg Ryan,再過幾年便滿五十大關,似也難敵歲月。倒是飾演The Doors鍵琴手Ray Manzarek的Kyle MacLachlan,後來以Sex and the City裡Charlotte有著勃起功能障礙的老公Trey這個角色,形象「深植人心」。

至於Oliver Stone,近兩齣作品(Alexander與World Trade Center)似乎都成了近代導演晚節不保的最佳例證。尤其接下來他將以美國的Idiot President拍片主題,更教人冷汗直流。幸好,The Doors保存了上述這些人依舊擁有年輕生命力與創造力的美好狀態。

原子映象日前發行了這部電影的DVD,我應邀寫了一篇短文,張貼於下。至於文內提到的Control,也將於月底登上院線。這是過去幾年數一數二的搖滾傳記電影,若拿來與The Doors相互對比,更會激射出無窮的反差趣味。

一言以蔽之,縱使兩人都是凡人,抵抗不了音樂記者的誘惑而背叛了元配,Jim Morrison始終活在自己打造的神話世界裡,Ian Curtis卻是到死後,才被後人給神格化。

搖滾神話的傾頹與幻滅

「愛情,無法讓人從宿命中得到救贖。」

這是The Doors主唱Jim Morrison的名言。帶著悲觀色彩的論調,竟出自一位竭力追尋心靈自由,殷殷試探生命極限的搖滾嬉皮之口。他在一切尚未崩壞之前已洞悉世事無常?或經歷了恆久的自我放逐才換來滿身創傷?後人無從得知。可以確定的是,Jim Morrison是天生的詩人,酒神的化身,也是另一位逃不過神祕詛咒的青春祭品。

一九七一年,燥熱的七月天,Jim Morrison被女友發現陳屍於巴黎寓所的浴缸內,得年二十七歲。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三年過後,女友也因嗑藥身亡,同為二十七歲。

許多至今未解的謎,不只螺旋似地層層裹覆著Jim Morrison,也讓The Doors成為嬉皮世代最具顛覆性格,最叛逆的表徵。處在劇變的六零年代尾聲,相較於頭戴花冠的裸身嬉皮將目光著眼於事物的美好面,Jim Morrison雖也沈浸於LSD營造的迷幻旅程與出神體驗,雖也渴望愛情的原真性,卻更像一名自無光之處走來的使者。面對黑暗,他不轉身逃離,而是擁抱未知。

Jim Morrison對異端巫術有著極端的迷戀,對死亡更是瘋狂著魔。不論死亡本身,或死亡泛起的各階迴音,都在他體內用盡全力敲打著靈魂,令他迷失昏厥,縱慾放蕩。無畏的英雄氣概成了Jim Morrison渾身魅力的來源,卻也是不知節制的享樂主義,讓他走上自我毀滅的坎途。

這篇毋需加油添醋,已比諸多好萊塢劇本更耐人尋味的搖滾史詩,落到奧斯卡名導Oliver Stone手中,更讓原已糾纏不清的事件激起更多爭議與懸疑。《門》(The Doors)是繼《前進高棉》(Platoon)與《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Oliver Stone籌拍的六零年代三部曲最終章。或許為了輝映Jim Morrison短暫生涯的絢麗火光,或許為了替頹廢張狂的時代再做一次巡禮,《門》不論是場景、音樂或影像,都竭盡所能地鋪張華麗。不只讓觀影過程充滿演唱會式的暈眩感,更讓《門》成為一齣特立無雙的搖滾電影。

一如影片副標,《門》是一則關於藥物、性愛與搖滾的終極寓言。由同樣是控制狂,同樣才氣逼人的Oliver Stone執導,簡直相得益彰。某些橋段雖嫌浮誇矯飾,然以一齣近二十年歲月的電影來看,《門》卻毫不過時。Oliver Stone的確抓住了The Doors音樂中不安於室的騷動基調,那股鮮活莽撞的撼人生命力。

若將《門》與關照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的電影《控制》(Control)交互對照,更給人無限反思。前者充斥著瑰麗的情慾色,後者只有極簡的黑與白。前者事發於熱鬧明亮的洛城大街,後者籠罩著曼城天際的溼冷濃霧。前者透過蒙太奇建構出Jim Morrison迷離的內心世界,試圖讓觀者走入他的潛意識;後者則平靜地像一張精準的描圖紙,鏡頭冷眼旁觀,彷彿Ian Curtis存在的宇宙內,所有損害都獲得了控制。

同樣是搖滾傳記片,兩者幾乎在每個面向都背道而馳,除了一件事。兩齣電影的主角終究是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他們或許易怒、無常,然而軀體承載的先天殘疾,不論生理或心理,讓他們成了世俗不見容的叛逆者。這種反社會特質,讓Jim Morrison與Ian Curtis註定無法久留人世。

若問他們的故事帶給後人什麼警示或啟發,或許真正活在搖滾國度裡,永遠不若想像中來得甜美。一座以神話建構的世界,必定佈滿危險與賭注。凡人無力征服,只能讓心中英雄赴湯蹈火。不論這則夢想的背後是何其險惡,不論完成這則夢想,得交換出一條太過年輕的動人生命。

[電 影] 引用(0)

引用


迴響

上次在circuit city看到標價$6.99之後馬上就買了
第一次看完的時候,幾乎是很困惑的狀態
而且當時覺得拍攝手法過於華麗和浮誇
看到這篇review之後,感覺自己比較了解這部電影以及它的敘事風格了
我想我應該再把它拿出來重看一次了!
這是一篇很精采的review :)

阿花 發表於 April 16, 2008 3:21 PM

Jim Morrison 的女友三年後 OD, 不是意料之內的事嗎? 有什麼令人不寒而慄的?

由 Mr. Mojo 發表於 April 16, 2008 4:53 PM

to Mr. Mojo,

Cause they both joined this club:
http://en.wikipedia.org/wiki/27_Club

pulp 發表於 April 16, 2008 6:08 PM

拉斯維加斯MGM MIRAGE的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以The Beatles為主題的秀"LOVE"所延伸出來的Beatles概念電影愛是唯一 「Across the Universe」這部電影4月中旬已經發行,這部電影由Julie Taymor這位女導演所拍攝的迷幻電影及具挑釁Oliver Stone所拍的The Doors.

stan 發表於 April 19, 2008 12:58 PM

因為看過了版主的部落格,才下定決心買了DVD來看
幸好是在電腦上放出來,不然大量的性與藥物可能會讓家人相當不滿
絢麗的色彩跟霧還有不時出現的Jim morrison腦海裡的幻象
讓人看完之後頭昏昏沉沉的
老實說,裡面性與藥物與死亡與Jim囂張狂吼的詩句我並不是很明白
膚淺如我,只對Pan與Jim那種嗑藥嗑到腦袋不清楚卻還是需要對方的愛情有所感觸
狂妄瘋癲說話似乎沒有分寸與章法的Jim
在說那一句"所有的詩句都有缺點,只有這一首沒有"的時候是不是已經神智不清了?
也許只是導演加油添醋的段落
但卻讓一個死小孩在一部快把自己衝昏的電影裡找到一個焦點
看完之後感覺很飽滿,只是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難過還是情緒什麼之類的
悵然若失嗎?
唉呀呀,我真的不太明白

由 papa 發表於 May 22, 2008 10:49 PM

to papa,

有的電影看一次是無法明白的。或許,等時間過去,五年、十年,某些當初不明白的地方,隨著人生歷練,便會漸漸明白。

更或許,有的電影永遠無法讓人明白。但又何妨?只要它可以勾起你心中的某個聲音、意象或情緒,它便與你產生了意義與連結。

初看The Doors,我也是一頭霧水。十年之後,又有一番新的體悟。好作品該當如此。

pulp 發表於 May 23, 2008 7:25 PM

Are you insane?
You call Doors song as 這等「老掉牙」音樂??

由 paul 發表於 July 26, 2008 3: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