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 回到主頁面 | Goodbye Tower Records »

2007-03- 7, 1:59 PM

我的黑膠之戀

DSC09123 大四那年,我在一個星期內到戲院看了兩次《"成名在望":http://us.imdb.com/title/tt0181875/》(Almost Famous)。 這部電影之所以令我如此著迷,除了劇中主角與當時的我幾乎做著相同的事 – 隨著搖滾樂隊"一同上路":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241.html;影片開頭的一場戲總讓我回味再三,希望重回銀幕前享受某種情緒昇華的魔幻快感。 那是主角姊姊離開家園前往舊金山的一幕,臨走前她對老弟說:「有天你也會成為一名酷小子。只要記得我留在床下的東西,它會讓你得到自由。」主角回到房裡,從床下搜出一箱唱片,逐一翻閱這些終究都成了傳世經典的作品: "Bob Dylan":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348.html的Blonde On Blonde、Beach Boys的Pet Sounds、Joni Mitchell的Blue與The Who的Tommy。他小心翼翼地將Tommy置上唱機,讓黑色的膠片隨著底盤柔和轉動。剎那間,戲院兩側的巨型音響傳出Sparks雷雨般的前奏,吉他與鼓組結合成的奇魅音場在漆黑的空氣裡召喚出一道道七彩絢麗的光束。彷彿乘著時光機,我的思緒火速回到了奔馳無垠的六零年代。我正狂歡的腦袋向加速的心跳喊著:「原來這就是黑膠唱片的魔力,這就是會讓人“得到自由”的東西。」 從此之後,每當喜愛的電影發展出與黑膠相關的橋段,總能在我腦海留下深刻印記。例如《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的馬戲團女郎,在休憩的拖車內播放著Nick Cave,讓原已窄小的空間塞滿了更寒冷的孤伶。例如《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的勞勃狄尼洛,在尚未留起龐克頭成為殺手之前,為了擄獲佳人芳心,至唱片行挑選了鄉村歌手Kris Kristofferson的唱片。例如《四百擊》(400 Blows)的主角長大後工作於製作古典唱片的黑膠工廠。例如《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提姆羅賓斯,反鎖了典獄長辦公室的門,將歌劇費加洛婚禮透過廣播傳送到監獄的每一角。那時間凍結的一幕,想必讓所有人永生難忘。 更別提我最鍾愛的電影《"失戀排行榜":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116.html》(High Fidelity)。由約翰庫薩克飾演的唱片行老闆,不論工作地點或個人公寓,生活總被各式各樣的黑膠唱片包圍著。經由時間蒸餾,這些唱片不只是單純的音樂,更是附著了記憶與情感的載體。對他來說,聆聽黑膠不但複習了美好的音符,也再次回顧了顛簸的人生與高低起伏的愛情曲線。 我當然明白,沒人能全然複製電影裡的情節。一味揣摩別人擬好的劇本,只怕流竄身旁的真實故事才是人生如戲的貼切寫照。然而,不論現實世界是否一如鍾愛的電影般精彩紛呈,這些心儀角色的行為舉動,卻一再帶給我“有為者亦若是”的啟發。身為一名經歷過卡帶、CD、MD與MP3等不同時期的年輕樂迷,原本對我來說應屬古板過時的黑膠唱片,不但在流行文化的相關文本裡不斷被提起與再創造,我本身對精美印刷物又有著難醫的偏執(所謂的紙殼情節)。因此我早已預料,投入黑膠領域只是早晚之事,即便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漫長道路。 我在關門前夕的西門町淘兒買入了人生中第一張黑膠,那是"Radiohead":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175.html的The Bends,我永遠的荒島唱片第一名。就像我永遠記得自己買的第一張卡帶或CD是哪個樂團的哪張專輯,即便未來幾十年光陰裡,我又購入了成百上千的黑膠,我的第一張卻也是最想擁有的一張。這件事可能是我生命至此最浪漫的巧合。然而,真正讓我浸淫於黑膠文化是出國唸書之後的事。紐約有著既深且廣的黑膠市場,小至品味刁鑽的獨立唱片行,大至窗明几淨的跨國連鎖店,不論二手或新品都有著驚人的流通量與為數眾多的愛樂膠友。每年底一連三天的"黑膠市集":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454.html更是城內大事。在擁擠的展場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賣家們殺價抬槓,與識貨的樂友們分享情報;比誰的手腳俐落,誰的眼光獨到,其樂趣真是無可言喻。 除非特別稀有的版本或早已絕版之品,即便在物價指數名列前茅的紐約市,黑膠唱片的價格(尤其是二手黑膠)通常只是CD的三分之一,比起一頓平價速食餐還要便宜。一來隨手可得,再來不買可惜,我一如村上春樹所言 -「就在“這個便宜”“那個也便宜”之下,東買西買之間不知不覺唱片就越來越多了。」 除了逛遍了埋伏在曼哈頓或布魯克林四處的黑膠唱片行,每當有機會造訪其他城市,我總不忘於相關地點多所駐足。不論波士頓的哈佛廣場、匹茲堡近郊的"大型倉庫":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8511.html、"芝加哥":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074.html的嬉皮區、費城的青年聚集處或東京的"下北澤":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078.html,只要時間許可,我一定會抽空造訪傳聞中的黑膠勝地。即便空手而出,抵達的路途又如此蜿蜒曲折,只要手指能檢閱著堆積如山的唱片,那種「永遠不知道下一張會是什麼」的新鮮感,總能輕易沖淡旅途疲憊,成為尋寶過程中另一處值得回味的鮮明景點。此外,能與性情品味各不相同唱片行老闆閒話家常、交換心得,雖然我在他們眼裡只是名初出茅廬的小子,可是他們臉上那種一脈相乘的延續感卻是溢於言表。 的確,黑膠唱片不但收納費工、廣佔面積,且無法迅捷地轉換為數位檔案,某些年代久遠的唱片更有淡淡霉味。在速度至上的當代社會,這種笨拙的不便利性確實侷限了黑膠的發展。然而,黑膠唱片不但有著更遼闊的版面供藝術家彩繪專輯封面,也提供了視覺的滿足感。裁切整齊的紙板有著觸覺的親密感,淡淡的紙香與陳年的油墨味提供了嗅覺的辨識度。每一張厚度、重量、顏色與尺寸皆不相同的唱片,訴說的就是一則神祕醉人的故事。 黑膠唱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物質的純粹性,那不是冰冷空洞的數位檔案足以取代。取出封套、抹去灰塵、置上唱盤、放上唱針;聆聽黑膠不只是一項嗜好,更是某種馳放心靈的儀式。總是比數位音樂更溫潤、更透徹或更抑鬱的聲響,也成了樂迷耳中永遠戒不掉的聽覺鴉片。播上一張青春期的摯愛唱片,除了向過往的曾經致意,伴隨著唱針與唱盤接觸後所撞擊出的些微磨沙聲,熟悉的旋律在眼前旋轉不停。那箇中奧妙,如果你不曾親身體驗,還真是難以領會了。 (原文刊載於「"誠品好讀":http://www.eslitebooks.com/reader/index.shtml」三月號,此文略經增修) DSC09127 DSC09128 DSC09138 DSC09132 DSC09133 DSC09131

[戀 物] 引用(0)

引用


迴響

你每張都會用封套阿~我超懶的......

水果龍 發表於 March 7, 2007 2:09 PM

收藏東西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獨屬于自己的興奮和快樂,對一種東西保持永遠的熱情,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說個題外話,我朋友過幾天去Fremont,San Francisco東南,讓他幫我帶些CD和LP,不知妳對那邊一帶是否熟悉,或是可以推薦全美有連鎖的vinyl store?Thanks.

由 Echo 發表於 March 7, 2007 3:33 PM

to 水果龍,

因為拍照之前要先替她們穿上衣服,不能讓她們裸身入鏡,哈。
事實是,我每一張黑膠都會套上膠膜,我不覺得很麻煩啊。

to Echo,

說來慚愧,我至今尚未去過西岸。
不過一家全國知名的獨立唱片行Amoeba我常聽去過西岸的樂友們提起,它在舊金山也有分店:
http://www.amoeba.com/

Amoeba位於好萊塢的分店才被今年的Plug Awards(全美最重要的獨立音樂獎項)票選為全美最棒的唱片行。

pulp 發表於 March 8, 2007 5:05 AM

Fremont的Mowry Ave就有一家Rusputin Music 可買到新舊CD和LP﹐相當大。
若是樂迷﹐我會推薦去UC Berkeley 校園旁Telegraph Ave上的Amoeba以及Rusputin, 沾點氣息。若想順便觀光﹐就到San Francisco Haight Street的Amoeba總店或Powell Street上的Rasputin, 貨色也更多. 當然還有Virgin Records. Good luck.
Fremont我沒有白住。

由 yando 發表於 March 8, 2007 8:55 AM

光看图片来都觉得煞是养眼...好像要从文字和影像中嗅出唱片的味道来...
想顺便问问pulp,波士顿那边有什么大的唱片行呢?有售黑胶、CD唱片之类的...或者在哪些网站上可以查到比较具体的信息呢?再过几个月就要去那边的我现在一无所知心中很是慌张...谢谢咯

tmio 發表於 March 8, 2007 10:51 AM

to yando,

感謝在地人補充。看來今年結束之前我非去西岸一趟不可了。

to tmio,

我只去過Boston兩次,每次必會造訪的是Newbury Comics在哈佛校園旁的分店。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2004年秋天,我在Newbury Comics的哈佛分店內一次找到了兩套讓我遍尋不著的Box Set;一套是Galaxie 500,一套是Nick Drake。都是保存狀況極好的二手品,價格也算公道。

之後幾年我雖在紐約的唱片行撞見過幾次Galaxie 500那套Box Set,可是Nick Drake那套卻成了絕響。
至今想起當天在Newbury Comics的遭遇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網站如下:
http://www.newburycomics.com/

pulp 發表於 March 8, 2007 11:11 AM

to pulp & yando,

Thanks,可惜我那位朋友不是樂迷,在San Francisco亦隻作短暫停畱,估計到時無暇去逛唱片店,便選定Fremont的Rusputin Music罷。

由 Echo 發表於 March 8, 2007 3:05 PM

冒昧插個話...
舊金山郊區有家VILLAGE MUSIC
不嫌路遠的話 個人相當推薦
若有興趣
請參本文及其加掛之三則延伸閱讀:
http://roxytom.bluecircus.net/archives/004636.html

由 湯姆 發表於 March 8, 2007 8:04 PM

我又來八卦了...

上個月跑去中山北路上那間剛開幕的有賣黑膠的金革音響店,裡面唱片好大一部份都還貼著VILLAGE MUSIC的標籤.

裡面唱片數量真的很多,喜歡搖滾/流行樂黑膠的朋友可去尋寶. 價位當然不會是紐約的那種價格,回來還是可加減參考一下啦.

dionysoslin 發表於 March 9, 2007 9:33 AM

跟文章內容沒什麼關係的回應...

但pulp老大...你寫文章的功力真不是蓋的
看完前幾段就讓我起雞皮疙瘩了

klonoa921 發表於 March 9, 2007 11:20 AM

文章我轉過去音樂館的blog囉
再次說一聲

謝謝你的大力相助!!
今天開幕,真是熱鬧翻天了
晚上開幕party大門還沒打開就好多在門外等
這...實在感動得好想哭

lazysylvie 發表於 March 10, 2007 3:02 AM

to 湯姆、dionysoslin,

感謝兩位補充。 :)

to lazysylvie,

恭喜啊,別忘了多幫我凹幾瓶Absolut... 哈。

pulp 發表於 March 11, 2007 7:33 AM

吖这么晚才看到...晤感谢pulp的推介嘍,还满幸运的,我在波士顿大学,离哈佛的校园满近<3

tmio 發表於 March 12, 2007 12:34 PM

很喜歡這篇文章,並做了連結∼
歡迎參觀我的網誌...
http://blog.yam.com/shoutstu/article/8765214

由 shout 發表於 March 13, 2007 3:27 AM

ok沒問題!!哈~

其實在最早的活動規劃裡,還包括一個【黑膠電影院】的單元,想放一些跟黑膠相關的電影,我的心頭好當屬【失戀排行榜】了!同時還在名單之中的就是【愛瘋狂】。結果因為電影公播需要費用,所以就胎死腹中了.....

希望下一屆的活動可以重新擁有這個單元,同時把你這裡提到的好幾部電影都放給大家看!一定會很好玩。

lazysylvie 發表於 March 13, 2007 5:04 PM

先報到有空再拜讀

披頭王 發表於 March 15, 2007 6:45 PM

我看了很感動,又想到年輕的我,我們好像留著同樣血液的人,發現你有好多超棒的專輯。羨慕!

由 godway 發表於 March 15, 2007 8:17 PM

to shout、披頭王、godway,

很高興你們喜歡這篇文章。我只是順著你們的腳步而已。 :)

to lazysylvie,

我再補充兩部出現過黑膠場景的電影。
A Clockwork Orange與The Rock。

pulp 發表於 March 18, 2007 6:45 PM

你好!!我很讚同你

andy siu 發表於 September 7, 2007 9:10 AM

台灣哪裡可以買到黑膠唱片阿
網路上有些很貴~

由 lisa 發表於 March 27, 2011 5:40 PM

to lisa,

可試試誠品音樂和小白兔唱片行。

pulp 發表於 April 19, 2011 12:2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