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yan Adams Nov.18 | 回到主頁面 | 複製 切‧格瓦拉 »
2006-03-20, 4:10 AM
Patti Smith + Flea(Red Hot Chili Peppers) Nov.30
列一張改變搖滾史的專輯清單,Horses絕對榜上有名。 論對於後世的影響力,"Ramone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4476.html與Clash的同名專輯、Sex Pistols的Never Mind the Bollocks都有與之等量齊觀的重要性。然而發行於1975年十一月的Horses,卻是往後席捲大西洋兩岸的"龐克風潮":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474.html中,最早問世的作品之一。即使樂評人對於樂史上第一張龐克專輯的認定仍有爭議,然而Horses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這是敲醒了一整個時代的新聲音。 Patti Smith接下Janis Joplin的棒子,再度確立了女性於搖滾樂壇的地位。專輯裡那些粗獷不假修飾的詩句,搭配著鏗鏘生猛的樂器編制,一面蘊含了高昂的政治意識,同時也帶給社會一道鮮明的警語:【不向前走,就等著被淘汰。】從Horses以降的所有專輯,不論當時的Patti Smith處於個人生涯或商業成就的什麼位置,她始終奉行著一貫的理想主義。那是她的名言,【搖滾樂是我們文化的聲音。】 早自七零年代初期,Patti Smith與吉他手Lenny Kaye於St. Mark's Church一同演出。往後幾年他們陸續徵召團員,將原先只有兩人合作的版本,延伸至結構完整的作品;並請來已離開Velvet Underground的"John Cale":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232.html擔當製作。彼時的Patti Smith居住於格林威治村MacDougal St.的狹小公寓裡,錄音地點"Electric Lady":http://www.electricladystudios.com/index.html座落在西村的West 8th St.,正是徒步可達的距離。錄音室雖由Jimi Hendrix設計,可他於1970年已過世。也因此,Horses是Patti Smith獻給Jimi Hendrix的致敬專輯。 除了深受Jimi Hendrix與Van Morrison影響,爵士巨匠John Coltrane對於即興的概念與藝術家的自我心靈追求,也給了Patti Smith無數啟發。綜合前人留下的遺產與自身才華,Horses遂成為搖滾史上最誠實的作品之一。專輯裡赤裸的剖白與滿溢的情緒張力,使它獨立於任何音樂潮流之上,經由時間焠鍊,成為另一個次元的成品。三十年過後我們重新聆聽Horses,其中的厚重能量依舊使人透不過氣。這正是經典專輯的要件,能賦予不同世代的後繼者新的意義。 去年十一月底為了慶祝Horses問世三十週年與新版本的重新發行,Patti Smith於布魯克林的藝術聖地"BAM":http://www.bam.org/連續舉辦了兩晚演出。不但請來了Television吉他手Tom Verlaine與Red Hot Chili Peppers貝斯手Flea加入原有陣容,表演主題更鎖定為Horses的重新演繹。有了新樂手加入,不但讓音樂層次更為豐富,Flea一手急促的貝斯線也與Patti Smith的爆發嗓音完美契合。三名原始團員"Lenny Kaye":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046.html、Jay Dee Daugherty與Tony Shanahan也都是老隊友了,在大場面合作更是遊刃有餘。 Patti Smith不改幽默本色。例如演唱完第四首歌Free Money後,她提醒觀眾目前即將進入(黑膠的)第二面。而第一個Set結束時,她表示樂隊將休息八分半鐘,隨後她問,【這不是費里尼的電影片名?】她也提起了心中緬懷的人物如"Susan Sontag":http://www.susansontag.com/與拍攝Horses封面的攝影師好友"Robert Mapplethorpe":http://www.mapplethorpe.org/。整晚最後一首歌Wild Leaves正是Patti Smtih於Robert Mapplethorpe四十歲生日時獻給他的作品。樂隊同時翻唱了Hendrix的名曲Are You Experienced? 一如往常,表演最終Patti Smith在台上高喊著激動人心的口號與訴求。他要觀眾不忘了仍受風災之苦的南方同胞(部份演唱會收入將捐獻給相關組織),並請一名十歲小男孩上台,讓他背著吉他加入樂隊。Patti Smith大聲疾呼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依舊深陷殺戮與血腥中,只有和平才是最終的救贖。此時全場觀眾早已起立吶喊,劇院裡的氣氛慷慨激昂,非常令人動容。 三十年前當Patti Smith與John Cale一同翻唱The Who的經典名曲My Generation時,曲子進行至兩分半鐘接近尾聲,她淒厲地喊著,【I'm so young, I'm so goddamn young.】那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狂妄態度。然而她是對的,她始終是對的。年齡從來不是用來衡量個人意志的標準,而是此人是否仍保有誠實的心靈,是否實踐了年輕時的許諾,是否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如果我們以之省視Patti Smith,她永遠都不會腐朽。衰老對她來說,只是軀體的質變,她的靈魂依舊強悍,永遠無法妥協。 附上偉大樂評人Lester Bangs於1976年評論Horses的文章結尾。整整三十年後讀來,依舊精準的使人顫抖。【It's that deeply felt, and that moving; a Romanticism built upon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rock'n'roll, and affirmation of life so total that, even in the graphic recognition of death, it sweeps your breath away.】 Related Articles: "Patti Smith + Michael Stipe May.1":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351.html "Patti Smith + Lenny Kaye Feb.7":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046.html "Patti Smith Signing Nov.8":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523.html "John Cale(Velvet Underground) Nov.12":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232.html "End of The Century - The Story of The Ramone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4476.html Rock'n'Roll Nigger[現 場] 引用(0)
引用
迴響
pulp 你好! 第一次在這裡發聲,透過同學的介紹才到了這裡,其實已花了很多天的時間
拜讀你的文章! 要感謝你,因為經由你的文字我才重新找回自己的重心所在!anyway,
前天在誠音閒逛時,忽然在架上看到一個眼熟的名子,patti smith,心理想"這不就是
pulp提到過的嗎?"白色封底配上patti smith那彷彿睥睨一切的眼神,當下就決定掏出
我的安家費讓她跟我回家! 迫不及待的放入我的電腦,喇叭中所傳出的第一句話
"Jesus died for somebody's sins but not mine"就使我驚艷不已,而當曲目
到了"free money"這首經典名曲時,開頭那深沉的唱腔 冷冷道出的歌詞 隨著曲子的
越來越激昂的節奏,狂喊出來的 "when we dream it,free money" (不知道為什麼
腦中出現的影像是"把把買給你"的樂透廣告)我所有神經都瞬間緊繃了起來..收尾時之快
,我的腦袋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只能任他空轉,哈哈哈
由 enix 發表於 March 20, 2006 9:57 PM
无意中闯入这里,我兴奋地看到中文的关于这场演出的评述,我嫉妒得发抖。
整整三十年後讀來,依舊精準的使人顫抖……
由 runrunblue 發表於 March 26, 2006 12:32 PM
也是无意中来到这里,惊喜,同样嫉妒得发抖:(
三十年啊三十年
oh ,my god::)
由 shadowblue 發表於 April 3, 2006 9: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