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member John Lennon | 回到主頁面 | Tortoise、Daniel Lanois Oct.07 »
2005-12-11, 2:12 PM
Beck、Belle & Sebastian Oct.02
雖說美國的唱片售價與表演門票均較英國便宜,但樂迷對音樂節的熱衷程度,仍遙遙落後英國一大段距離。 不似英國每年暑假都有一長串的音樂節等著接力登場,美國相對來說顯得冷清不少;不是售票狀況不佳,就是請不到大牌樂隊。例如知名的"Lollapalooza":http://www.lollapalooza.com/default.asp?fd=1音樂節竟於去年因票房慘澹而宣告停辦;前年的"Field Day":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177.html音樂節更在表演當口才臨時更換場地,樂迷權益蕩然無存。如今稍能與英國大型音樂節抗衡的,似只剩"Coachella":http://www.coachella.com/一個。 在樂迷不願掏錢買票的狀況下,久而久之遂也發展出了一種奇特現象。英國的音樂節都是馬拉松式的連辦好幾天,樂迷於開唱前一天拎著帳篷至場地搭營,喝酒作樂結交四方朋友;這類露營文化早已成了音樂節的一部份。而美國的音樂節多半是只辦一天的趕集式活動,表演樂隊輪番上場,壓軸藝人結束後大夥即解散回家,與周遭環境的互動極少。 造成此等差異必有諸多原因,除了美國樂迷偏愛參與單一藝人的自身演出,享受完整的表演過程;欠缺悠久的音樂節文化更是一大因素。不似英國青年狂熱於音樂節文化的型塑與參與(有點名氣的音樂節都是一票難求),美國樂迷顯得冷靜而冷感。拿已被神格化至無以復加的"Woodstock":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245.html來說,自1969年那次青年集結後,下一次的Woodstock已是1994年的事了。這中間隔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雖可解釋為主辦人不想將Woodstock的光環埋葬於無限循環的商業活動下;但反過來看,如果青年願意再次會師的意向強烈而果斷,必有其他的音樂節能取而代之。而這事始終沒有發生。 如果仔細深究,這不是美國樂迷不願走出戶外就可解釋。主辦單位(Promoter)缺少智慧與遠見更是一大原因。例如今年十月舉辦於紐約的"Across the Narrows":http://www.acrossthenarrows.com/lineup.html就是一個絕佳範例。 如將這場音樂節的表演藝人一字攤開,所有人均會傻眼: Pixies、Gang Of Four、Oasis、The Killers、Beck、New York Dolls、 Belle & Sebastian、 Interpol、Doves、Kasabian、Lemonheads、Built To Spill、Jet、British Sea Power、Polyphonic Spree…等,涵蓋曲風包羅萬象,且幾乎都是一線樂隊;如能一次看盡,即使票價上百也會銷售一空。然而主辦單位野心太大,將這些樂隊拆成四組,分成兩個場地連續進行兩晚。同一晚之不同場地的票卷無法互通,連再入場(Re-Entry)都不行;而不同會場又相隔甚遠,一為Coney Island、一為Staten Island,樂迷不可能於同一晚上連趕兩場。 雖然主辦單位已將風格相近的樂隊盡量排在同一場次,但對不同樂迷來說一定會有遺珠之憾;有人因為做不了決定,乾脆都不參與。另一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樂隊都是紐約常客,除了少數幾組,大部分都於過去一年內踏入紐約好幾次了。於是新鮮感不足,缺乏號召力。也因此,當我匆匆趕抵Coney Island現場時,真被人煙稀少的景象嚇到了。 偌大的球場只有兩三千人,佔了空間的三分之一,與半個月前於同一場地觀賞的"White Stripe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578.html之爆滿盛況完全無法相比。難道Beck + Belle & Sebastian + Polyphonic Spree抵不上一組White Stripes?當然不是如此。主辦單位的錯誤決策才是罪魁禍首。 我踏入大門時"Polyphonic Spree":http://www.theholidayextravaganza.com/index_content.html恰好表演至最後一首,舞台上二十三名穿著藏青色長袍的成員一字排開,場面相當壯觀。他們的音樂喧鬧而煽動,可惜場子無法炒至最熱,實為非戰之罪。接之登場的"Belle & Sebastian":http://www.belleandsebastian.co.uk/是包括我在內的多數樂迷今晚現身此地的唯一理由。他們已久未進行美國巡迴,雖然新專輯就在洛城錄製,過去一年來的表演記錄也寥寥可數。主唱Stuart Murdoch為了籠絡樂迷,特別身穿Mets的藍色T-Shirt(表演會場即為Mets之小聯盟球隊的主場),手裡還不時拿著一支球棒對空揮舞,與一名過動的大孩子無異。(後來在雜誌上讀到Stuart常利用錄音空檔至Dodgers主場欣賞比賽,難怪會迷上棒球) Belle & Sebastian一共七名成員,除了該有的搖滾編制,也有完整的弦樂四重奏組。這四重奏當然不是隨時隨地都開著引擎,某些特定歌曲時團員才會更換樂器。除了樂迷最愛的舊歌Stars of Track and Field、Me and the Major與Judy and the Dream of Horses,Stuart也演唱了不少新曲子。新專輯名為The Life Pursuit,將於明年春天發行,Stuart開玩笑說,如果這張專輯銷量未達金唱片的標準,他會狠狠退休(Fucking Retired)。這當然是玩笑話,但也可以瞧見樂隊對此次出擊是信心滿滿。 請來Beck、Air與Idlewild的製作人Tony Hoffer掌舵,一行人從陰鬱的蘇格蘭拉拔至風光明媚的加州海岸。 對樂隊來說,這是自Tigermilk之後最令人享受的錄音過程。曲子不但加快了速度,旋律也更輕快活潑,確實符合了西岸氣候的溫暖調性。現場聽來,一種藏不住的喜悅感是若隱若現;可短時間聽之,舊歌仍搶耳得多,也許得給新歌多一些時間發酵。Stuart也將Boy with the Arab Strap這首歌的後半部改成了生日快樂歌,獻給當天生日的鍵盤手。 隨之登台的"Beck":http://www.beck.com/帶著大陣仗成員上場。所有人分工詳細,有專門跳舞的舞者、做視覺藝術的VJ、現場刮盤的DJ,當然也有編制完整的樂隊。Beck身為音樂鬼才,曲風多元是不在話下,從Funk、Dance、Hip-Hop到Folk,把玩不同曲風皆顯遊刃有餘。但我最喜歡的片段不是重型節拍的放克舞曲,而是當他背上吉他、吹著口琴,獨自彈奏Midnight Vultures與Sea Change這些較為民謠取向的專輯內的歌曲。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唱了九零年代的搖滾國歌之一Loser,至副歌時全場大聲齊唱;我原以為他不會再演唱這首歌了。Beck也將其中一首獻給鬼才導演Michel Gondry,他人就在現場。 表演結束後與友人步出會場,準備前往地鐵站搭車回家。沒想到竟撞見Belle & Sebastian一行人提著樂器於路邊等車,Stuart也親切地與樂迷寒暄合照。我們見機不可失,趕緊上前攀談,順利拿到了簽名與合影。我與Stuart簡單聊了一些,他說明年新專輯發行後將來美國巡迴;我們也聊到了Belle & Sebastian的新書,原來封面正是他設計的。Stuart對樂迷的態度友善而隨和,是讓人相當舒服的交談經驗。 這本名為"Just A Modern Rock Story":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312341377/qid=1134280440/sr=8-1/ref=pd_bbs_1/103-5879271-4892624?n=507846&s=books&v=glance的書,對我這類半調子的Belle & Sebastian迷,實能提供相當的閱讀趣味。目前讀了前半段,透過書才得知Stuart從小一直是運動健將、對跑步相當在行,且青春期深愛重金屬音樂(難怪他常常翻唱一些讓人想不到的歌曲)。但最讓我意外的是Stuart生長於溫暖且備受呵護的家庭裡,童年愉快而健全,沒有什麼不堪的情事。既然如此,為何他的歌詞裡往往描繪著奇形怪狀的少年生活?也許把這本書啃完後即有解答。 Polyphonic Spree Belle & Sebastian Beck Souvenirs[現 場] 引用(0)
引用
迴響
近兩年來拜著分享軟體發達之賜~讓我有機會看到不少live~對於美國觀眾看live的冷靜態度~也真是讓我印像深刻~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說~~前幾天剛下載到pixies於2004在Boston的演出~在還沒看過之前~我心想這應該會是場很high的演出吧~畢竟他們回到了他們的家鄉~但在看完後~我只能以樂隊表演精采有餘~觀眾反應不足來形容~~相比之下~同年在move festival(Manchester)的演出~觀眾在露天的場地中竟還能唱到如此大聲~真是讓我印像深刻~~我想可能美國的觀眾比較喜歡"聽"live吧~
看到最後一張照片~真是讓人羨慕阿~竟然可以跟Stuart合照!!!
由 salakola 發表於 December 12, 2005 10:05 AM
最後那張照片莫非是pulp同學本人麽?。。。哦。。。哈哈~
我恨ticketmaster。。。。。。。-_-!
由 Freddie 發表於 December 12, 2005 1:20 PM
Stuart Murdoch好像原本就是Mets球迷說,之前寫過一首叫"Piazza, New York Catcher"的。
由 burpsean 發表於 December 12, 2005 2:08 PM
pulp同學青春逼人哦
由 oldgreen 發表於 December 13, 2005 3:16 PM
為蝦米我一直以爲他是中年大叔呢?。。。。。。-_-!
由 Freddie 發表於 December 14, 2005 10:37 AM
to salakola,
美國觀眾與英國觀眾相比一向是冷靜得多。就更別提紐約的觀眾了,簡直冷的像冰一樣,哈。
不過大家都是外冷內熱啦。
to burpsean,
的確,我跟他聊天的時候他說他是Mets的球迷,反而沒有很喜歡看足球。真是與眾不同的蘇格蘭人啊。
由 pulp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05 12:01 PM
大幻滅
最下面照片真的是版主嗎
一直以為版主是個莫約35
歷經滄桑
輕微發福
鬍渣滿臉的中年人
頭髮亂
衣角破
鬱鬱寡歡
憤世嫉俗
酗酒
潦倒
沒想到
竟是個有為青年
看起來
乾淨 活力 正面 樂觀
好個意外
由 18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05 6:37 PM
确实 一直以为pulp是个中等个头的胖子。。哈哈
而且,一直觉得理想的stuart是长的像Jay Jay Johnson那样儿的。。
由 酸 發表於 December 17, 2005 3:17 AM
天阿 這就是pulp
請問17號星期六下午2點多,pulp是否在other music
我似乎看到一個跟你很像的人在翻黑膠
由 asun@myislandesk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5 2:50 PM
啊,世界真小。
對啊,我今天下午在Other Music翻黑膠,買了一張Mogwai、一張Talking Heads的。
我在店內待了十分鐘左右吧,繞了一兩圈,沒看到其他黑頭髮的啊?
是星期六下午兩點多沒錯。
由 pulp 發表於 December 18, 2005 4:16 PM
pulp同學您的T-SHIRT頗正。
感謝您帶領我探索美妙的音樂世界。
peace
由 馬可 發表於 January 2, 2006 7:16 PM
嗯 這張stuart跟今年我看他們表演比起來胖了點. 在台上小小一隻 蹦蹦跳跳 邊唱還邊玩黑帽子 可愛到不行..!(我朋友說想要裝在口袋裡帶回家...) 新專輯好聽呀! 不過B & S在蘇格蘭有點不大受歡迎.. 很多人有意見蘇格蘭出來的樂團怎麼那麼清新.. 應該要更憤世嫉俗點才對..
英國人的邏輯真的都很怪...
由 Natacha 發表於 February 27, 2006 9:14 AM
也許巡迴演唱的辛勞讓他變瘦了吧,哈。
B & S雖然曲調聽來清新,但歌詞可是相當詭異的,充滿各種惡趣味,其實也算變相的憤世嫉俗啦。
明晚又要去看他們了,希望這次能多唱一點舊歌,這樣我也心滿意足了。
由 pulp 發表於 March 2, 2006 4:51 PM
能跟Stuart合照真好!
TO最後一段
也許是跟Stuart對抗病魔的日子有關聯吧!
(首次浮出水面PO文~支持你的網誌~!受益良多~)
由 Cherriiu 發表於 June 14, 2011 2:0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