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by Dziga Vertov | 回到主頁面 | Spoon(Siren Music Festival) Jul.16 »

2005-10-31, 6:57 AM

The Demise of Vinyl? Not Even Close

DSC07438
由於數位音樂"大行其道":http://digital-lifestyles.info/display_page.asp?section=business&id=2665,許多人常有一個疑問:【CD的未來何去何從?】 這問題對我來說相當簡單:【連黑膠都活得好好的,擔心CD的存亡豈不太杞人憂天了點。】根據"BPI":http://www.bpi.co.uk/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http://www.digitalmusicnews.com/#102705vinyl,七吋單曲黑膠在過去一季成長了近八成,那是多達八十萬張的銷量;此外,十二吋黑膠的銷售在美國也比去年多了一百二十萬張,與一般人的想像有相當差距。 換句話說,黑膠歷經了CD問世的衝擊,如今又面臨數位下載的洗禮,不但未顯老態,甚至還呈現了駭人的銷售成長。這告訴了我們什麼故事?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數位音樂瓜分了CD市場,卻意外推動了黑膠復興?目前許多人將CD買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將它放入音響裡,而是先塞入電腦內,轉為數位音樂灌入自己的數位播放器。這當然不代表CD只成為單純的載體,灌入電腦後即結束任務,從此束之高閣在CD架上罰站。畢竟現階段來說不論MP3或AAC在音質上仍無法與CD媲美。 但不可否認的是,藉由數位播放器來臨聽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態裡已佔據了越來越長的時間。以我自己為例子,每天搭地鐵通勤至少花上一個小時,靠徒步在Downtown Manhattan不同點之間移動的時間也不少。在這些”遷徙”的過程中,背包裡的iPod通常都是播放不停的。回家後將iPod接上電腦與最新的Podcast同步,此時如果我想聽音樂,也許會去拿一片黑膠來播,也許會聽聽音響裡已經塞入的CD。但大多數的狀況是,我會讓iPod去Shuffle那六千多首歌。 理由如下。其一,iPod接上房裡喇叭後擺脫了耳機,”感覺起來”與聽CD沒兩樣。二,發懶。我只想單純的做”聽音樂”這件事,而不是”聽什麼音樂”這件事。在外面奔波一天,實在不想再花腦袋去思考現在要聽什麼音樂,但我又無法讓耳朵閒下來。此時就讓Shuffle決定一切,它就像台自動點唱機。三,節省時間。即使我決定了想聽某張唱片,用iTunes搜尋花不到十秒就能找到。如果走至CD架前尋找,不但要多做”從椅子上起身””走到CD架前””走到音響前””走回椅子””坐上椅子” 這五個動作,依目前CD架上混亂的排序,可能花上一分鐘都找不著。 因此我們可以假設,當人們越來越依賴數位播放器(包括電腦)來聆聽音樂;當數位音樂的品質不斷逼近CD,或者,即使不那麼逼近CD,但一般人已不太在意這微小差距。在這兩個前提下,如果樂迷依然在意”物”的質感,依然希望保有實體的收藏價值;當有CD與黑膠兩者可供選擇,假如價位相等,你會選擇哪樣? 我的答案是後者。 像我這種患有重度戀物癖的人等,黑膠提供的視覺、嗅覺與觸覺經驗都是CD難以比擬的;音質也許CD仍清楚銳利的多,但黑膠卻提供了更溫暖的聽覺經驗。我之所以目前仍以購買CD為主,原因在於黑膠無法輕易地轉錄成數位音樂,我往往必須再去網上搜尋數位音樂檔。這狀況確實諷刺,我明明已經花錢購買了正版唱片,為何還要再花時間精力在P2P軟體上下載音樂。 拿前陣子介紹過的"Amina":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297.html來說,我在Sigur Rós演唱會現場買入的是十吋黑膠的版本。聽完之後相當喜歡,我卻必須在網路上搜尋這些音樂的MP3檔以供串流播放,這花掉我不少時間。不是所有樂隊都像Coldplay或U2一樣,鍵入關鍵字後會跳出數以千計的搜尋結果。但收藏家的弔詭心態是,越少人知道的音樂,越希望收藏黑膠版本,越希望與人分享,但越難在網路上找到檔案。 唱片公司不是傻子,"Merge":http://www.mergerecords.com/最近做了一個絕佳的示範。他們在倫敦樂隊The Clientele的新專輯Strange Geometry的發行網頁上"註明":http://www.mergerecords.com/catalog.php?item_id=367&method=item【As a special bonus for vinyl fans who are also digitally inclined, we are offering a free download of the entire album with purchase of this LP!】也就是說,當樂迷購買這張唱片的黑膠版本時,會同時收到一張只能使用一次的Coupon,你可以在網路上合法地、快速地下載到整張專輯的數位音樂檔,將之灌入iPod。 這點子如何?棒透了! 如Merge"所說":http://www.filter-mag.com/news/interior.2704.html【We want the tactile pleasure, the 12" album art, the physical satisfaction of vinyl and the convenience of digital music. Let there be a promotion.】這是創意十足又各取所需的完美解決方案,它讓卻步的樂迷可以放心地購買黑膠,而唱片公司也增加了銷量。讓已付費的樂迷下載音樂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唱片公司毫髮無傷。 其實更早之前已有相同概念的點子問世,如Mount Eerie、Joan of Arc這些樂隊都在新專輯的黑膠裡附上一張擁有相同歌曲的CD-R,方便樂迷將之轉入數位音樂播放器。而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唱片行"Relative Theory Records":http://www.relativetheoryrecords.com/也曾在開店之初提供所有購買黑膠唱片的樂迷一份相同的CD拷貝。 也許隨著科技不斷演化,CD與黑膠都將無可避免地成為一種Niche,專供一小群專業樂迷或收藏家品頭論足,變成一項生活嗜好。但我想人類離那一天仍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只要"這群人":http://www.post-gazette.com/pg/05128/499738.stm還繼續存在,我看不到黑膠演化史的終點。 (圖為我的收藏之一,The Flaming Lips - 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的彩色透明膠片) Related Article: "東京唱片行尋膠誌":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078.html

[戀 物] 引用(1)

引用

路邊一棵榕樹下 於 <閒聊CD目前的處境及其它> 引用本文
文摘: 歡迎賜教
引用時間: 2005.10.31

迴響

> 連黑膠都活得好好的,擔心CD的存亡豈不太杞人憂天了點。
不好意思 這句話我有點意見...:p
並非針對推論的結果 而是推論的過程
我意思是
個人以為當年唱片與如今CD各自面臨的窘境不太相似 不宜類比
試舉一例
當年是CD單挑唱片 數位對決類比
(據我認知 卡帶與它幾乎可視為和平共存)
而唱片還具有不可被取代的特性或吸引力─視覺上或聽覺上的獨特感受
如今CD是四面楚歌─類比復興、DVD-A、SACD、數位音檔
不管是視覺、聽覺、價格、收藏性、保存性、便利性...
既制伏不了對門的舊冤家 隔壁的新仇人又一起追著打
被取代可說是早晚的事
不過 我同意你的結論
光是想想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CD與播放設備
而且依舊是目前音樂商品的主流形式
加上它又不是容易自然毀壞的東西
不要說"滅絕"
光是要等到"完全不再生產"的那一天 恐怕都還要十年以上
此外 未來有些品項或許也將只有CD可收
正如同現今某些品項只有唱片可收
因為尚未CD化、商業體系下不值得CD化、沒有合適或合法的訊源可供CD化...
許許多多的因素 雖然不足以左右大局
但都讓我認為CD距離滅絕之日還有相當漫長的時間
以上
或有思慮未周之處 有洞待補
但腦子目前只能先想到這程度

> 黑膠提供的視覺、嗅覺與觸覺經驗都是CD難以比擬的
這句話真是深得我心啊...
因為你提到了"嗅覺"XD
在我個人有限的經驗當中
至今尚未遇到跟我一樣
把氣味(尤其是沒有受潮發霉的二手片)
當成唱片吸引力之一的同好...*握手*

> 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唱片行Relative Theory Records
> 也曾在開店之初提供所有購買黑膠唱片的樂迷一份相同的CD拷貝
另外再提供一例
法國Yann Tiersen的全系列唱片也是附贈一張同樣內容的CD
不是燒錄片
跟CD版相較 就只是少了外殼包裝與booklet
真是體貼又周到

看來你已經陷得很深了...:p

--
回到一半 電腦當機
只好又重新打過一遍
氣得我差點砸了螢幕
以後回應還是簡短就好:p

由 湯姆 發表於 October 31, 2005 8:50 AM

Dear pulp/湯姆,

你們兩位有唱片嗅覺癖好的確是怪胎啊....但我家裡老唱片所發散的"陳年味道"愈來愈讓我有些受不了,所以只能透過加強通風來因應了.

dionysoslin 發表於 October 31, 2005 10:42 AM

to 湯姆叔,

CD和LP的處境確實不太相同。我那句話不夠嚴謹。

其實我本來還有一個推論但覺得太大膽所以沒寫在文章內,就是黑膠的生命週期可能比CD更久。
也就是說當有一天音樂工業不再生產CD了,也許仍會生產黑膠,於是市面上只剩下數位音樂與黑膠兩種格式。
原因是既然數位音樂在聽覺與便利性上已經完全佔據主流時,如果人們只需要一個"實體"來收藏,黑膠當然是比CD更吸引人的選擇。

喜歡聞東西是極少數人才知道我有的怪僻,哈。其實也不只唱片,我很喜歡印刷品的油墨味或新衣服的味道,有時二手衣的味道也讓我著迷。因此買了新雜誌或新書,打開第一件事絕不是看,而是聞,聞紙的味道,油墨的味道。不同國家的紙有不一樣的味道。Uncut的味道比Spin好聞。

買到新CD或LP,拆開第一件事也不是聽,而是聞。聞內頁的味道,包裝紙的味道。聞完再聽,一氣呵成,豈不快哉。原來你也是此道中人,也許重度戀物癖的症狀之一就是這樣吧,哈哈。 *握手*

to 酒大,

那我無條件接收那些老唱片好了。雖然我只聞正常的唱片,對發霉的唱片並沒有特別癖好,哈。

pulp 發表於 October 31, 2005 2:23 PM

現在的確有越來越多樂團也注意到數位音樂的潮流,不再消極的抗拒,而是乾脆投入這個管道提供數位下載的音樂聆聽方式。以Kent的新EP為例,11/2發行的EP,早在十月初網路商店就提供只要先行預購就可以在9/28收到digital download code的服務,並於11/2收到實體的CD。現在數位下載如此發達,唱片公司想在實體CD做防盜拷的舉動跟本對於mp3的流通沒任何防阻作用,只有給真正支持正版的樂迷帶來困擾。

而關於CD有沒有存活的空間,雖然黑膠的質感和收藏價值勝過CD,不過黑膠player並不如CD player普遍,對於仍然想收藏實體物品但沒有黑膠播放機器的人而言,價格上比黑膠便宜的CD在目前聆聽品質仍然優於音樂檔案,而且又有實體物品收藏價值的前提之下還是會成為一個想滿足收藏音樂物品的選擇(沒錯我就是在說自己@_@)。

firth 發表於 October 31, 2005 10:00 PM

【價格上比黑膠便宜的CD】

其實我出國前也一直這樣以為。但事實上在國外,新唱片的CD和LP版本其實售價差不多喔,
有時LP甚至還比CD便宜個一兩元(美元)。
這當然是以搖滾跟流行樂的狀況為主,爵士和古典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你說的很對,能播放CD的機器隨手可得,能播放LP的機器相對來說顯得少之又少,
所以CD和LP誰能撐的比較久真的很難說,一切就留給時間證明吧。

pulp 發表於 November 1, 2005 5:01 PM

重度戀物癖....ummm 看來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啊!!! 不管是CD,DVD,LP,box set,t-shirt,poster,magzine...只要跟自己喜歡的音樂有關很難不掏錢把它帶回家!再看看自己的口袋...唉..但就是沒辦法啊...

關於LP的播放器請問是不是在日本買比較好啊?(聽impo的大叔說的) 在台灣真的不好買又貴嗎? 給點意見!謝啦!

由 william 發表於 November 2, 2005 1:12 AM

最近看了這篇文章:黑膠與CD的差異(http://www.oishi.com.tw/droishicontent.php?message_id=186)
對於黑膠這玩意兒產生了莫名的興趣
不光是大家所說的音質ˋ收藏價值...,我其實也是個戀物狂啊
真想搞片黑膠來玩玩
那個播放黑膠的玩意兒正確名稱是什麼啊?
在台灣哪裡可以買到黑膠唱片跟那個播放器?
能否給我個指引?plz...

deepbluejack 發表於 November 3, 2005 10:35 PM

嗚啊
貼錯了
再來一次
http://www.oishi.com.tw/droishicontent.php?message_id=186

由 deepbluejack 發表於 November 3, 2005 10:40 PM

to william & deepbluejack,

我也是出國後才迷上黑膠的,所以台灣的狀況我實在不太清楚,沒辦法幫上你們什麼忙。
但就我所知位於和平東路上的越點音響是大家公認相當有口碑的音響店,我自己也去過一兩次,感覺很好,一看就知道不是黑心店家。網址如下: http://www.acdc.com.tw/shop/

但我還是建議你們問專家,以下兩位都是黑膠藏量數千張的大戶,音樂知識也淵博浩瀚:
湯姆叔 http://roxytom.bluecircus.net/archives/cat_vinyl.html
酒神大 http://blog.yam.com/dionysoslin

pulp 發表於 November 7, 2005 9:33 AM

thanx!!

由 william 發表於 November 9, 2005 1:5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