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 回到主頁面 |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
2013-07-17, 3:17 PM
十八年前的那班車
我還記得初次觀賞《愛在黎明破曉時》那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獨自坐在客廳,家人都已入睡。
幾日前,熱愛藝文片的朋友遞來一卷VHS錄影帶,是他從Sun Movie電影台側錄的。我將那卷帶子推入播映機的片匣,全然不曉得這部片會將我的心念帶向何處。
那是1995年。
我是被升學壓力籠罩的高二生,尚無一人旅行的經驗,不曾離開過亞洲,談過的戀愛只完成接吻的進度,套句高中男生的說詞 -- 攻佔上二壘,卻屢屢在三壘前被刺殺,企圖奔回本壘更是休想。
影片伴著古典樂開場,美麗的法國女孩席琳在歐遊火車上看書,窗外是宜人的田園風光;鄰座的夫妻正在吵架,她換到車廂後方的位置,因為純粹的機緣,邂逅了帥氣的美國青年傑西。兩人愈聊愈投緣,情愫漸生,此時列車到站,是傑西旅程的終點維也納。
「我有個瘋狂的想法。」男孩卸下行囊,「如果現在不問妳,我此生都會遺憾。」他邀女孩一同下車,看看維也納,「我明早便得搭機返國,旅費已不夠住宿,我們能做的就是整晚遊蕩。」
女孩被他說服了,展開一夜冒險,生命的曲線也就此改變。而你後來才知道,原來早在男孩開口前,她已做好一起下車的心理準備。
溫暖的六月天,兩人在城中漫步,探索陌生的城市,也試探著彼此,走過唱片行、遊樂場、河畔、酒吧與咖啡館,種種迷人的場景;途中遇見演員、詩人、歌手、算命師,各類鮮活的角色。你不禁讚嘆傑西與席琳簡直是地球上最會聊天的一對男女,機智地分享關於愛情、藝術、宗教與歷史的看法。
當夜更深濃,兩人的關係更親密,話題也善感起來,開始互吐心事、交換祕密,共度了最棒的一晚。露宿在公園的草地,隔天醒來,已成不可分離的靈魂伴侶。
對當時十六歲的我,這或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故事 -- 年輕的旅人在異地晃遊,巧遇知己,縱情把握有限的相處時間,留下重要的時刻;說完那聲再見,永遠在對方的回憶中駐足。
演員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驚人的化學效應,讓電視機前的我也感應到某種連結,《愛在黎明破曉時》開啟了我對未來的綺麗想像,那些動人心弦的對白、處處機鋒的妙語及對於理想的追尋,都賦予這部片啟蒙的意義。
至於傑西與席琳是否依約在半年後重逢?我把錄影帶退出片匣,躺回床上,心中猛點頭。
九年後的夏天,我在紐約東村的電影院,看完《愛在日落巴黎時》。那時剛出國不久,研究所即將開學,青澀的高中時光對我已是悠遠的記憶。靠在戲院的椅背,我有點激動,期待能與兩名陪我成長的老友再次相遇,重訪他們一路走來的軌跡,也辨認自己目前的方位。
戲裡戲外都流過九年光陰,傑西成了作家,到巴黎宣傳第一本小說,靈感正是多年前那段偶遇。座談會尾聲,席琳現身了,鏡頭照向她,你心頭一凜 -- 她仍是那麼美,臉上卻有歲月的痕跡。從那一刻起,你看的不再是電影而已,也是透過眼前的銀幕,反射出自己真實的人生。
傑西稍晚得去機場,許久不見的兩人只剩一個短促的下午,漫遊在巴黎的市街,默契仍在,孺慕之情又被點燃。傑西的婚姻生活不太順遂,稜角磨去了些許,學會妥協;席琳也受過傷,無奈的感情遭遇讓她變得世故,漸漸喪失感覺的能力,質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無論歷經多少風霜,在流轉的眼波與生動的笑語間,你明白他們從未忘記對方,仍舊眷戀著彼此。
如今重溫這二部曲,由於年齡與《愛在日落巴黎時》的他們相似,長大的過程累積了一點歷練和體悟,對那種務實的處世態度很有感觸。三十多歲似乎不允許再玩世不恭,得坦然面對一些殘酷的現實,時常擔憂自己會不會過於麻木,對現況也持續地不滿足。
做為對照組,《愛在黎明破曉時》因此更顯可貴,它呈現出青春那張無瑕的面容 -- 純真、善良而稚氣。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新鮮,好多希望緊抓在手上,湧動的夢想和抱負全有可能實現。當然也會困惑,但你清楚那是生命待解的課題,迷惘過後,你依然相信這個世界,相信它與生俱來的善意。
而這份巨大的信任,形成一道堅強的漩渦,足以吞噬掉所有的挫折與懷疑。
回到十八年前的那班車,傑西對席琳說:「十年、二十年後,倘若妳的婚姻失去先前的能量,妳回想起這輩子遇過的男人,如果選擇其一,往後會有什麼不同?我就是那其中之一,和我下車吧!」
一連串的「如果」構成人生的敘事要件,不同的抉擇是否會帶來更好的結果?無人能夠知曉。可以確信的是,當機會來臨時,我們要有勇氣跳下那班車。
(寫給《愛在黎明破曉時 愛在日落巴黎時》中譯劇本的推薦序,同步載於誠品站)
[閱 讀]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