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Albums Of 2012 | 回到主頁面 | Deerhunter - Monomania »
2013-07- 1, 5:23 PM
富邦講堂 音樂祭系列講座
自60年代的烏茲塔克(Woodstock)敲出那聲時代巨響,過去半世紀,音樂祭已成為全球愛樂者共通的語言、青年文化的誕生地,也是每年固定的朝聖行旅。
白天到黑夜不間斷的樂團演出,在各類舞台呈現多元的曲風 -- 搖滾、電子、民謠,也兼容劇場和其他藝術形式。音樂祭打開樂迷的耳朵,也提供一種心靈的歸屬,濃厚的社群感讓人流連忘返。
夏天正是音樂祭的季節,讓我們跟隨四名音樂人的腳步遠離塵囂,藉由他們各自的背景與觀點,踏上音樂祭的旅程,抵達那片汗水、雨水和淚水交織的青春草地。
7/4 社會觀察家的音樂祭 -- 在眾聲喧譁中,聽見音樂性與現代性的對話
音樂祭的地點為何時常選在跋山涉水的偏遠位置?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現代人如何面對自我、群體和音樂的關係?本堂由長期觀察社會脈動,本身也是資深樂迷,跑過大小音樂祭的詹偉雄主講。
講師:詹偉雄,作家,文化評論家,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等書。
7/11 搖滾樂手的音樂祭 -- 從春天吶喊到富士音樂祭,我的音樂祭之旅
身為獨立樂團甜梅號的吉他手,昆蟲白從90年代展開他的音樂祭旅程:春天吶喊、野台開唱與秋虎祭都可在台上看見他的身影,近年也遠征中國、日本、加拿大和紐約的舞台,可謂身經百戰。讓我們聽他分享那些台上與台下的難忘故事。
講師:昆蟲白,本名黃建勳,身兼甜梅號、絲襪小姐的吉他手,曾以電影《刺青》主題曲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2011年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自然人》。
7/18 策展人的音樂祭 -- 有個性的音樂祭,背後都有一位有個性的推手
歷經90年代的萌芽期,邁入21世紀後台灣的音樂祭枝繁葉茂,成為樂迷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和國外相比,我們的音樂祭文化是否已達成熟,又該如何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做為野台開唱和大港開唱的重要推手,讓我們聽聽傅鉛文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及那些策展幕後的點滴。
講師:傅鉛文,搖滾圈人稱Orbis,The Wall這牆音樂執行長,有料音樂負責人。
7/25 旅行者的音樂祭 -- 那條漫長的公路,終會通向音樂祭的草原
二十歲那年自己拎著帳篷與睡袋到英國露營,被音樂祭的自由氣息感染,就此開始一連串環繞世界的長征:西班牙、荷蘭、美國、日本與冰島的音樂祭都有他的足跡。本堂跟著陳德政回到那條漫長的公路,聽他娓娓道來途中所見的風景。
講師:陳德政,作家,樂評人,「音速青春」站長,著有音樂散文集《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現 場]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