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one Roses Is Back | 回到主頁面 | All Tomorrow's Spaces »

2011-10-22, 11:23 PM

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 徵文活動

atp

時間過得好快。

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十月,PulpStone Roses重組了,Sonic Youth的Thurston Moore和Kim Gordon分手了,Steve Jobs過世了。夏天的三趟難忘旅行,在巴塞隆納看見Pulp,巧遇Wayne Coyne;在日本的Fuji Rock巧遇Jeff Tweedy,也終於在阿姆斯特丹看見Primal Scream。

若去年十月跟我說上述任何一件事會在未來一年發生,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它們全發生了。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也在年初出版,接著一連串的誠品活動繼續派對,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走踏了很多新的地方。太多有趣的事在生活中上演,每個星期日晚上我都會有一種「這個奇妙的星期又過了」的念頭。

日子在忙碌中渡過,稱不上兵荒馬亂,不過回想起來,也算有驚無險地把每件事在能力範圍內做到讓自己滿意。

徵文活動原本年初就要舉辦,一拖延十個月就這樣過了,幸好現在還不算太遲。活動辦法如下:

主題: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

內容:文體不限,字數不拘,可就「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這個題目來發揮,也可是這本書的讀後感

贈品:本書即將絕版的限量海報一張(如下圖)

期限:為期一個月,進行至11/20(週日)結束前

方式:
1. 直接貼在本文下方的「迴響內容」欄,請記得在「Email地址」欄填入正確Email
2. 將內容Email給我,由我代為張貼
3. 直接寫在Facebook的塗鴉牆

備註:
1. 我手邊仍有三十張海報,參加人數若在三十人以下,每人都可獲得。若超過三十人,我會從中挑選出三十篇最好的
2. 由於海報寄送不便,到時會約在台北市統一領取。若獲獎者本人不在台北,還請麻煩朋友來領
3. 若已有海報了仍想參加,也非常歡迎

歡迎參加!

(感謝讀者fansha提供的書照)

42*60

[聚 會] 引用(0)

引用


迴響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書寫紐約,這些字則是為台北而寫,日復一日在城市裡的聚會。)

我會在同樣喧囂和陽光的城市下午與你相遇
五年或十年
馬路高樓人潮一如以往
你鼻子的角度
說話的速度
和緩卻那麼不合時宜

彼時我們在另一個陌生的城市相識
一起認識兩座城市
餵養彼此的心和耳膜

躺在地板上的時候
我聽見Anthems for a Seventeen Year-Old Girl

沒有闔眼的夜晚
我把Sleep Tonight送給你

逐漸剝離的相連的意識
耳機裡反覆著Always for You

All Tomorrow’s Party
一心嚮往的意向來不及與你共享

還要在床上沉淺一段日子
多啃食幾首慘情的歌
就能夠再一起走長長的路
講長長的話

這種時候
不需要說話
為了每個明日的聚會

由 萬 發表於 October 23, 2011 5:08 PM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我想我也完成一件當初曾有希望變絕望又成真的事,就是辭職去東京大阪紐約旅遊了四十天,如願看到天鵝,也是紐約團。

http://www.wretch.cc/blog/ken73820/14379455

由 Lung Ken 發表於 October 23, 2011 5:28 PM

有幾個聽歌的夜晚我們是這樣度過的。總以為自己已經算是早到,但咖啡店往往多的是比我們還早到的人。在還沒發現時,你早已經坐定位開始播歌,我們話題中斷,停下來聽那晚的第一首歌。喔! 這就是今晚的第一首歌呀,才接著繼續我們的對話。不說話時就是一副認真看書的模樣,但其實一直分心在其他事情上: 嘿,你看是誰推門走進來了。或者,這是誰的歌,哪一首? 我通常是想破頭但還是記不起來的那一個,歌單也因此成為那晚的延續,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首呀!! 若沒機會參加的,隔天也會等待臉書上的歌單,一首一首聽完。一個人的早晨派對,就當作是參予了。

那陣子先讀了馬世芳的昨日書和這本書給所有明日的聚會,由於知道的實在太少,兩本書讀過不只一次了卻還是覺得不夠。參加聚會一開始是這麼想的: 那裡一定有歌,一定有很多很厲害但我還不知道的歌,於是開始盡可能參加每一個誠品活動及接下來的繼續派對。

不管朋友有沒有空陪我參加,通常不會單獨聽歌的,在那邊總是有機會認識一樣喜歡聽音樂的人。那個人可能是朋友的朋友,也可能是陌生人。 先安靜聽歌,等對方,或自己先開口,聊自己鍾愛的樂團,或者聊到還沒認識以前就曾經一起參加的活動,平常聽什麼類型的歌,企圖找到彼此之間的巧合,那麼就再約下一場明日聚會。

1月9號那天晚上,我提早一個小時到卡夫卡參加一系列DJ活動,那晚是馬世芳。獨自坐在靠窗位置看這本剛剛拿到的書,給所有明日的聚會,也一邊記下書裡提及的每一首歌。音樂在加上文字,也許就能供我想像那幾年的紐約,從沒到過的搖滾樂首都。還記得那晚最後記下的是The National 那首 (後來發現蝦米已經有這本書的歌單,真是開心)。 時間好像不早了,外面商店都已打烊時,也才讓我注意到落地窗上自己的倒影,還有那晚來咖啡店的人。離開時心情夾帶著這一段歌詞,前往捷運的路上,帶上耳機讓音樂繼續。

Go out at night with your headphones on, again
Walk through the Manhattan valleys of, the dead

1月14日那天在信義誠品,意外成為達成那兩個心願也在場的人。你帶著我們翻開第二十章並說,第一個心願是在誠品喝酒,第二是能在這裡朗讀自己的書。後來小柯出現了,他從布幕走出來了,斷斷續續的讀完文章,連我們的笑聲也是斷斷續續的。不太相信這句名言會在那裡被說出來,但後來無論發生怎樣糟糕的事,總讓我想起小柯名言,也沒有一次例外的笑了,就跟那晚大家的反應一樣。我翻到書裡最喜歡的那一句排隊簽名:一個心愛樂團可以濃縮你整個青春,別忘記那座讓你縱情翱翔的白日夢國度。搭著手扶梯慢慢往下,一直看著空白處的筆跡Keep Dreaming. Keep Trying. Keep Rolling. 直到朋友電話打來,才將書本闔上。隔天是在台中Forro Cafe,正好要回台中,但那天要上班,注定要錯過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卡夫卡那場了,還有兩天。

1月16號下午,跟家人告別後坐車回到台北,直到再次走在羅斯福路上,還是太晚了。 距離八點還剩10分鐘,我在店員前面坐下來,那是店裡僅有的位子了。拿到海報時心裡的確有開心舉起雙手歡呼的畫面。那晚也和身邊陌生人交換微笑,食物,還有音樂。我們互相在紙條上留下自己最近在聽的音樂,即便不再聯絡,一輩子重覆這些小事大概也不覺得膩吧。 離開時發現放在門口的傘不見了,那時候正好是Broken Social Scene那首,Ibi Dreams of Pavement (A Better Day),我沒有那麼認真的想找到傘了,獨自站在卡夫卡門外對自己說: 好。這是今天的最後一首了。於是默默把那首歌聽完才離開,也代表已經準備好淋這場雨了。

在誠品台大店那晚,記得那晚讀的章節是Hey Ho, Let’s Go,馬瓜和酒神也來了,書中提到的人物出現在眼前,很慶幸自己參加了這一場。我沒有將小紙條丟到箱子裡,海報已經在卡夫卡拿到了。那晚認識了一位日本人,對他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在台北教日文,不太聽歌。我們很少見面,每次見面時他總會耐心教我一些簡單的日文,指認不知名的草木。 如果說每一場參加過的聚會是這張專輯裡的首目,那麼認識的那個日本人大概就是其中的Hidden Track吧,意料之外。

最後一場聚會了,在PPAPER。很想聽到最後一首歌再走,但又不好意思當留到最後的那一位。直到店裡剩下除了我以外真的只剩下最後一組人了才離開,最後聽到的可能是倒數第二首,不太確定。很肯定的是,離開咖啡店時心情是捨不得的。 離開時抬頭往咖啡店陽台的方向看,確認那裡燈還亮著,至於還沒聽到的歌就等明早歌單出現時再揭曉吧。

由 小佐 發表於 October 23, 2011 6:41 PM

什麼時候開始聽西洋音樂呢,還是應該說搖滾樂...
我想姊姊的抽屜就是一切的開端。大概是國中,正是五月天、孫燕姿等開始大紅的時候,
可是家裡擁有的除了爸媽的老歌卡帶、小時候姊妹倆很愛的小虎隊之外,就是姊姊的收藏了,
從backstreet boys、westlife到madonna...,這些都是我偷偷從姊姊抽屜裡翻出來的卡帶,轉錄後,每天晚上用aiwa隨身聽一一認識的。

直到某天,翻出來的不是卡帶,而是一張CD,黑色封面中央一顆像太陽的地球儀,發光發熱的旋轉著,是當時還不紅的coldplay,趁著姐姐還沒回家,偷偷擺進panasonic CDplayer 帶著耳機,聽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深深著迷,這是與搖滾樂的第一場聚會,那時我16歲。

從coldplay做為起點,開始往回找、聽當紅、窩唱片行、看介紹,筆記裡滿是聽過的、想聽的、還沒聽的清單。一下課就帶起耳機,邊聽邊抄歌詞送給喜歡的人,也好幾次心碎在音樂裡度過.....

想起這些,是看完Hey Ho,Let's Go的事。
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所以羨慕,每看完一章節,就開始回憶與這首歌那個團第一次的相遇,但也默默在構想中計畫的第二項加了"必履行"的註解,期待著某日不是藉由耳機、音響的聚會。為了我們的聚會,想像著第一首歌會是什麼,我會哭嗎,還是可以在某個城市角落相遇呢...今夜,為了明日,繼續編織我的白日夢國度。

由 esther 發表於 October 24, 2011 12:43 AM

I never believe in much, but I believe in you

音樂, 真的是一件奇妙的東西, 它看似只是一堆音符, 旋律, 影像. 然而漫漫的, 卻成為我們昨日的見證, 此刻的感受, 還有對明日的盼望, 承諾, 你知道嗎? 承諾, 是不簡單的.

With your chrome heart shining, in the sun, long may you run.

已經記不起由那年開始看音速青春這部落, 是五年前吧. 在這裡, 我看到作者的熱情, 是一種你甘心向他認輸, 而你不會感到羞愧的感染力. 原來這世界依然有人, 可以將自己奉獻給喜歡的東西到那樣的一個程度.

Sooner or later, it all gets real. Walk on

我想, 自己也要加把勁, 用了三年時間儲下一些金錢, 隻身到英倫, 用一套我認為適合的方式, 向這奇景的東西致敬, 說一聲: 我來了. 總算是對自己的青春有一個交代.

Shelter me from the powder and the finger, cover me with the thought that pulled the trigger

到作者把文章, 想法建構成一本書. 我真的很感動, 便好像你所喜歡的樂團創作了一張新專輯般, 專輯好壞已是其次, 更重要的, 是那情感的份量, 它已超越了一切可量度的單位.

I'll always be a dreamin' man, I don't have to understand, I know it's alright.

感謝你. Dreams never end.

那是我寫給大家一個明日的聚會.

kit_1969 發表於 October 26, 2011 7:10 AM

书出版后,第一时间通过淘宝代购拿到,迅速看完。

作为同龄人,在摇滚乐这条路上,却感觉大概没有什么明日聚会会为自己准备。越来越没有看演出追band的冲动,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回忆。

我的明日聚会,大概在音速青年北京那晚就过期了。

nowherepuppy 發表於 October 27, 2011 5:50 PM

Where are you heading? All tomorrow's Parties.

Hi,
你是否也懷念不在乎腰纏萬貫 只憑一股傻勁的青春?
為了一睹Portishead 倫敦郊區的ATP
相信曾經只存在耳洞裡的迷幻女聲
有天
也許成為記憶中珍貴影像的背景音樂
令人迫不及待的Upcoming Parties

注視 成像 鼓躁 尾音 失焦..... 只是不想結束
音樂填滿一切等待的無助
聚會......敬所有明日的聚會!
排隊 我們向躁動而循序前進的人群乾杯!


由 zanii_p 發表於 October 27, 2011 11:16 PM

 今年年初在嘉義一間書店拿了本書,看了第一篇「在烈日下奔跑」,便往櫃檯結帳,之後在附近的7-11寫了一些字給自己:2011年,我還在嘉義,還在當兵,當兵的日子越來越覺得難熬,在精神壓力及睡眠缺乏的狀態下,儘管日子覺得苦,還是要過。剛買了一本書「給所有明日的聚會」作者是陳德政,不知道他是誰,只是翻到他敘述當兵的幾頁內容,我就買了,對於現在這個還在當兵的自己還有困惑,所以還想知道更多……。上面寫著陪他度過寫作難關的一句話-我相信,所以我繼續,很困難,但是我相信。

  半夜站完哨躺在上舖的鋁床,望著透孔的天花板,自然的浮起這些字「當兵是一段很特殊的歲月,不用煩惱未來,未來暫時被國家沒收了。既然時間無法快轉,乾脆什麼都不要想,過一天是一天。」但怎麼可能不想呢,現在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開始體會到孤寂感及漫長的等待,在營只能等待休假,想做的事情不能馬上去做,必須等待,等到休假的日子如果遇到任務不能休了,只能繼續等待,重新再來。
  當我開始把心思放在等待以外的世界,漸漸感覺到缺乏的一塊一塊的修補回來了,同樣的預財士洽公正事完,讓自己窩在喜歡的地方,蹲在唱片行研究專輯封面、站在書店翻新書雜誌,騎車乘著風觸感親吻著黝黑的膚色。雖然那個時候不知道陳德政是誰,但是卻讓正在當兵的自己與他的字,像是有場聚會因而獲得共鳴,沒有了孤寂,然後開始相信即便什麼都缺乏的這個當兵歲月裡,都會有一次又一次的明日聚會,新的機會,不需要靠著饅頭繼續意志,像這樣不認識的作者跟我有著共同當兵記憶、預財士的命運,彷彿是帶領著我倆走向不期而遇的聚會似的。
  明年也是與嶄新的自己一個明日聚會的時候,這是自己人生奇妙的際遇,與這本書,與作者,與嘉義,與自己,累積能量把自己推向更盛大美好的聚會吧!

由 自由人 發表於 October 30, 2011 1:03 AM

從一個仍然懵懂的國三孩子
到現在苦悶的高三青少女
我一直以為
永遠不會找到
一種相同頻率的心跳
就算這麼以為
內心仍盼望也許有一天

我能遇見
讓我怦然卻無法解釋的美好事物

而高一那年
我遇見了 是音樂
卻是不屬於我所生存年代的音樂

而其中最讓人傾心的
是搖滾樂

而搖滾樂
是場永不解散的聚會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
永遠都有狂歡的派對
永遠都還有我所未知而陌生
卻很震撼的樂隊

我不停挖掘
翻閱一本本的泛黃書籍
試著彌補我所來不及參與的年代
八零 七零 甚至追溯到六零

從一開始的Green Day
如泡泡糖般清新彩色的樂曲

再遇見槍與玫瑰
火辣嗆鼻的像是辣椒煙霧般刺激聽覺

或者在爸爸的抽屜尋見的David Bowie
奇妖異豔的性感味道

太多太多
但卻直到我遇見Bob Dylan
一個叛逆色彩在他身上永不退色的男人
充滿世故態度卻又那麼酷

遇見他就像一種爆發
我以為我永遠來不及參與
以他為中心的小世界
畢竟我們距離太遙遠

卻再2011年的四月三號
親身體驗人生中
最難忘的宴會
看見他的狀態如此好
讓人振奮 甚至流下眼淚

而我所參閱的書籍中
版主的文字 總能深深撼動我停滯太久的心
閱讀著不論是網誌 或者是書
都像遇見一個陌生卻能讀透心靈的人

雖然我從未到過紐約
卻每個影像都歷歷在目
(或許是因為我喜歡重複看慾望城市這影集吧)
似乎能聞到書中每個街角的氣味
看見每幅街景的色彩
那個我所嚮往的獨特紐約

搖滾樂的聚會
永不停歇
我仍期待著下一個藝術饗宴
也許 就是明日的聚會.

由 Gina 發表於 October 31, 2011 11:20 PM


同一個煩躁的午後,懶洋洋地試圖從書本中抽離(或許心早就飄向窗外),我開始聽歌。所謂聽歌,不是哪個偶像在某年某月登上哪個排行榜的暢銷曲,也不是廣播放送某愛情電視劇主題曲。聽歌也是在聽自己,這好像是當初十五歲的我漸漸體會的道理。

不知道從哪張專輯開始,我無法自拔於音樂的興奮和激動。拆開封套,小心翼翼抽出歌詞本,溫柔地將光碟放入player,按下播放鍵的瞬間彷若時間暫停。就像是把所有煩惱都拋開,整個空間就剩自己和音樂激盪。偶像歌手的CD盒上積著灰塵,Coldplay. Travis. BSS. Green day. Stars. Muse. Kyte .一組又一組的驚嘆闖入我的腦室,已經回不去了。

半吊子的吉他技巧總是在某首歌曲的悸動下死灰復燃,每次聽歌都是另一次的開始。但彷彿還是不滿足,有太多明天的期待和憂愁,自己往往來不及出手便回頭。明天只不過是未來的最小單位罷了,我嘗試說服徬徨的心。哼著哪首歌,”don’t you try, to shoot up the sky, to shoot up the sky, tonight, we stay alive…”

誰沒有夢想,誰沒有未來的期待。當我們都在為當下而黯然神傷,有一群人早已默默走向前,是吵雜亦或是靜默,到遙遠的彼端和過去相會。什麼也不必擔心啊,昨日、今日和明日都在那兒,點根菸,啜杯苦澀黑咖啡,和著哪把吉他盪氣迴腸的solo,然後一口吞下。

由 Joe.c 發表於 November 2, 2011 8:09 PM

在過程中,我們彼此交換著旅行的故事。

由 wei 發表於 November 3, 2011 8:52 PM

我是誰
我又為甚麼來到這世界上呢
有人說
人的一生中會遇見兩百多位的朋友
而之中又有多少人只是與你擦肩而過
或只有輕輕的眼神交會的呢
而科學家的研究
又指出
一個人從遇見另一個人到愛上他
僅僅只需要0.7秒
有時候外界會有好多的聲音
干擾著我們
有些不必要的燥音
就當作擦身而過的人群
不必給予太多時間的浪費

生命是一顆大樹
會有枯萎也會有百花盛開
會有炫爛的花朵也會有枯葉掉落

還要盡情底盛開
畢竟冬天短暫
但有些事或許早在我們還未出生前
就成了定局
或許有些故事就會有它固定的發展模式
誰也不改變不了


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獻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由 Kiwe 發表於 November 3, 2011 10:53 PM

  去年的秋天,剛升上高中的我情緒開始陷入低潮,身體也了狀況。對學習提不起勁,害怕處理人際關係,覺得生命中的一切都糟糕透頂。那段日子的夜晚,我總是將身子裹在棉被裡,一邊聽著Ian Curtis自溺的嗓音一邊哭泣。
  12月7日星期二,下了課的我穿著學校的運動服,獨自一人來到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在黑暗的環境裡,盯著銀幕裡飾演Ian Curtis的Sam Riley,再次體會Curtis悲劇性的短暫人生。在看到Curtis和Deborah交媾那一幕時,我居然和片中的他一樣啜泣了起來。
  我不明白那是甚麼樣的情緒,但我哭了,久久不能自己。
  而那次觀影經驗,也是我第一次看見您本人(我是從國三時開始閱讀您發表在這裡的文字,總覺得透過這兒,我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那時擔任與談人的您說,Joy Division的結束,象徵New Order的開始。
  那句話在我心中發酵,不停的擴大,擴大。
  或許說您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生活太過遷強,事實也不盡然是如此。但在那之後,我的身體和情緒狀況慢慢穩定下來卻是真的。
  今年您的書出版,我反覆咀嚼了一遍又一遍,試圖在字裡行間拼湊出紐約,那個搖滾國的首都,的模樣。
  我想,或許有一天,上帝也會從外太空垂下一條的傳聲筒(老實告訴版主,我一直覺得助聽器那詞有些怪怪的),告訴我,我必須去紐約。
  而我相信那個時候,我會戴著我最美麗的表情去赴約。
  去赴那所有明日的聚會。
    

由 K 發表於 November 5, 2011 8:24 PM

總是這樣,趁著當兵的休假,翻開地下鄉愁藍調,翻開時代的噪音,對著搖滾樂史的字裡行間,在youtube上一首一首尋找我錯過的舊日美好,現在的背景是Sympathy for the Devil,一如兩週前是愛人同志,為此我還癡迷了羅大佑數日,連行進間走的都是他的旋律。
受訓的第五週,課堂上依然是百賴無聊的聽教官閒扯,隨手拿起我的第二本(第一本埋在搬回家的紙箱深處,遍尋不著)「給所有明日的聚會」來,仗著自己喜歡速讀而時常遺漏文字的優勢,試著在先前被略過的段落裡享受驚喜,然後,我感到飢渴,那樣的飢渴,是即使像今年夏天有緣在巴黎市郊見著了Jim Morrison的墓,仍無法平息的,
我無可抑止的想去紐約。
數個月也好,半年也好,我希望我的搖滾經驗不需要再假手他人,而我甚至稱不上是任何形式的藝術家,只是個在通識課上說嘴的,不過,紐約一定也有我這一類人的容身之處吧。
在闔上書後,我是這樣想的

由 infong 發表於 November 5, 2011 9:55 PM

哼著那首歌,讓思緒飄到烏托邦
當下的我相信,真的有那麼一方淨土
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國界
有的就只是活在當下的可愛人們

雖然只是其中的一段文字,幾句簡述的過往歷史
但餘韻深深地衝撞著我的靈魂
彷彿真的置身草莓園

總有一天,一定要去親手獻上一束鮮花

獻給所有偉大的旋律
獻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由 人中 發表於 November 8, 2011 6:14 PM

「Jim Morrison死了十年以上了,但我從來沒遇到一次計程車一面放Doors一面跑的,世上有會變的事和不會變的事。不會變的事多久也不會變。」by村上春樹『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獻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由 sherry 發表於 November 8, 2011 6:26 PM

關於時差這回事,
大概就像熬夜趕稿評圖一樣吧。
評圖前整整一個晚上幾乎沒睡,
評圖當天昏昏沉沉半夢半醒睡了一整個白天,
然後,晚上又活蹦亂跳隔天又睡到中午。

現在我大概就像是評圖當天傍晚在工作桌上睡醒然後想找點東西吃的情況吧。

來到紐約以後才知道,
原來常熬夜的人不會有時差問題。
笑,只能說我們的身體老早就習慣了隨時調時差。


你說,這裡不像我,
我該去個更舊更不金光閃閃的地方,
我心裡惦著,不就是紐約嘛?
這裡開發太早,也太蓬勃,
舊的地方比誰都還舊,
新的地方也比誰都還閃的發光。


那天沒說的,
是那些老公寓,是那些巷弄裡的老磚房子,
那些亂的舊的外掛在牆上的逃生梯,
那些我們在吉屋出租裡看到的樣子,
那些,或許才是真正的紐約。


我們住在中國城邊緣的老公寓,
說老但其實房間似乎剛整修過,看起來是新的。
這裡很妙,很亂很雜還有點髒,
讓我以為整個紐約大概就這麼臭,
路大概就這麼不平,行人過馬路的方式大概就這麼像台北人,
圾圾桶就這麼大,旁邊還會堆個幾包大垃圾袋,
馬路邊就是到處都是菸蒂...

但經過昨天從帝國大廈一路走到時代廣場,
再從時代廣場坐地鐵去south ferry,
然後再一路走去華爾街,然後我發現

除了中國城裡面有些惱人的味道之外,
除了城中區多了許多高樓大廈之外,
其實其它的一切都差不多。

除了味道,我還不知道怎麼確切的形容這裡,
天亮了,今天我再去看看。

晚安,台北
早安,紐約

由 Cleantone 發表於 November 14, 2011 1:46 AM

「明天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如果可以的話,你希望發生什麼事?」

「約翰藍儂復活。」

那是慘澹的八零年代,我相信他還有太多太多沒做完的想像,而我甚至年輕到無法參與他的人生。也許復活講得令人心灰意冷,但是為了搖滾樂,我們聚首。
Live 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由 Shirley 發表於 November 14, 2011 8:16 PM

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

明日
一首歌
庸俗的大人
感動
戴著怎樣的面孔前去參加
聽著同樣一首曲子
能夠同樣有所感動
踩著中間偏左的步伐
哼著
年華老去
信仰
好奇心
不顧一切的熱血
資本主義
一支菸的時間
言不及義的應著
缺席
你有你新的生活
分開旅行
尚未崩解之前
關於
明日的聚會
還存在著
昨日殘存的 你說呢
有天
我們終將長大

由 v 發表於 November 15, 2011 11:24 AM


叩 叩 叩
以我的觀點
Nirvana是鈔票也挽不回的愛情
Slint是內斂戰爭的侍者
Mogwai是讓心沸騰哭泣的詩人
U2是一段精神信仰

Iggy pop是所有人共同的記憶
Bob dylan讓所有人找回了記憶
半世紀前Beatles說了all you need is love!
生物以自己的觀點,尋找專屬自己的Track。
百種人有百種思考,千種人創造千萬種奇蹟
地球上的居民們:種下一顆種子,敬所有明天的聚會。

由 SILA 發表於 November 17, 2011 2:50 PM

「這樣的經驗,一生只會出現那麼一次,然而只要緊緊抓牢,一次也就足夠。」
Pulp說的這句話,影響我甚深,對於這句話,在我讀完《給所有明日的聚會》後,深信不疑著。
我相信,那一切都不會是偶然,所以當它們出現時,不該去疑惑,去思考,而是該以一種「去做就對了」的心情去面對。而這不就好像我們年輕懵懂無知時,那份因著對夢想抱著無限憧憬,而就算不知道該如何前進或發生什麼事情,也會無怨無悔的繼續奔跑著,因為這就是青春呀。
也只有它們還未隨著時間或環境逝去時才能這樣。
因著青春使我們的生命比千顆太陽還要還要明亮,讓我們抓住它然後歌頌。

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獻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由 kuan ying 發表於 November 19, 2011 1:36 AM


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就像一年前的我
絕對不會知道原來大學生活可以這麼精彩,這麼熱血
現在,吉他社的大家告訴了我這件事

彈了吉他四年,卻從來沒想過要加入吉他社
只因為突然發現身邊能聊音樂的人好少
於是
大二的我混進大一學弟妹的行列中
參加吉他社大大小小的活動
認識了許多彈吉他、想彈吉他
或是喜愛音樂的人

在這裡
有人陪我聊天,有人教我彈琴
還有人和我聽相同的音樂(對我而言,這是件很難得的事)
除此之外,在大家的相互交流之中
我的「耳界」開闊了
開始試著去瞭解我以前完全不會接觸的音樂

人類可以用言語欺騙
但卻無法利用音樂說謊
每個人感受到的音樂可能不同
但這些感覺
卻是最真實的

相信話
不如相信音樂吧

因為音樂,我們相遇
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

由 Lai 發表於 November 20, 2011 12:03 AM

All Tomorrows’ Parties

 一下又進入一個月末倒數了。因為母校50週年校慶而回到小鎮,以往幾次下來沒什麼同學返校,沒什麼朋友還聯繫,漸漸原有的興致與期待,於每個買票、趕車、坐長途的時候流失。倒也漸漸,就幾個朋友能有默契地,在校園裡,不大事先聯絡而撞見。就是我們這幾個朋友,都在台北唸書。我與其中一個較好,也組了一個雙人讀書會,因為不同校而必須每一段時間約到某處討論,不過,通常在此之前,我們倆肯定不是先說到書,而是先聊起音樂,彼此交換最近聽的東西,談論喜好或者厭惡,也聊聊最近樂壇的大小消息。就這樣一大段時間過了,可能才在誰聽著另一個人帶來的音樂時突然發覺,見面是為了讀書會。這時才收起,乖乖地緩慢舒展主要的小談。
 這次回校恰好是該討論的時候,我們就決定在校園裡聊,開始還是說了:「上上星期我去看了INNI!」、「我會去聽在先知瑪莉在the Wall的那場,你要不要一起?」等等等地聊著,依然勾不到這次讀《聲音與憤怒》的邊。然後才有人說:「我覺得那個誰又出唱片騙錢了。」成為一個了結。而其他的朋友則是霧煞煞,她們談著逛街和週年慶。記得我和她第一次討論的時候讀《大亨小傳》,剛開始誰也不知道怎麼談起,只邊吃東西邊說我看不懂耶,我也看不懂,為什麼它會成為二十世紀美國百大小說第二呢?問題沒有解答接著就開始聊,ㄟ我新買了一個耳罩式耳機你聽聽……。到最後離開餐廳往捷運的路上,我們還在說音樂,然後有人問:「所以這本書到底想要說什麼?」「不知道,但我肯定那棟海邊房子上的綠光,具有什麼象徵意義。」這樣我們又進了車廂,往各自的住所回去。
 十一月早早過半,這時才來悲秋都有點晚,但冬天才剛剛伸懶腰,整個捷運車廂都是自衣櫥深處拿出來穿的冬衣,來不及送洗或整理而散發出一股厚重的味道,壓了精神神經老糊塗了。在高中校園裡,畢業三年的我們顯得特別有學長學姊味,走起路來都神威神威,兩人自顧地要聊這回該聊的書,卻什麼也講不出來,原因是我只讀了四分之一,而朋友被福克纳的意識流沖得頭昏腦脹,我們都在秋日裡窩囊了,決定這次的讀書會要改期,或者再讀一遍好理解它。然後,「ㄟㄟㄟ,熊寶貝在聖誕夜有個Party耶,要交換禮物,你來不來?」
 一講,彷彿天開始下雪了,在月末倒數的同時,其實心底最知道,十二月才是精采的開始,所有Party蓄勢待發,等著引爆整個月份的歡樂與驚奇,要作為2011年的高潮和收尾。不過,我看下個星期就又是我們讀書會的討論時間,再下下星期又是一個,再下下下下,哈哈,就說所有的Party都將被點燃吧,那才是我們的Party,兩個摯友的鬼混,從來不正經地討論。

由 On Mart 發表於 November 20, 2011 3:37 AM

寫給我們明日的聚會

從小到大都是在這個台北城裡生長的我
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有家人的 有朋友的 有愛情的 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鎖在這個城市裡
在這片美麗的寶島
當我沮喪 想放棄時 這些所有的記憶都一一浮現
就像是我的隊友 幫我加油給我勇氣
讓我了解 我若是不堅持下去 那麼我一直以來的記憶與體驗將離我而去
因為一但放棄 便無法延續
而這當中當然也伴隨著一些旋律
從小學的依能靜 到國中的孫燕姿 再來高中的五月天
都是伴隨個我人生各個階段的主題曲
每每想起這些熟悉的旋律 都能將我帶到過去

就像"蝴蝶效應"的艾希頓酷奇那樣
翻到那天的日記就能回到當日 改變過去
但我們不行 我們只能繼續創造新的記憶
方便以後 讓我們回想起當下那個不能改變卻力求表現的自己
就像片尾曲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所唱的
you'll never change what's been and gone
就是這樣 人生才如此精彩

最後我要說的是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是我在當兵最後在倒數的日子裡看的
當時的我 躺在窗邊的床上 曬著從連集合場灑落的秋陽
外面的楓葉 被風吹的沙沙作響
在我旁邊睡午覺的學弟說:ㄟ~你不覺得好像在海邊喔!
我:哈!真的!真的好像喔!(真的因為這本書,讓我得到了自由,還有繼續倒數的勇氣!哈)
感謝pulp chen 教會我使用感官的能力 讓我去深刻體驗當下每一微分子的美麗!

黃韋鈞 發表於 November 20, 2011 11:14 PM

年初在誠品見到這本書以「給、所、有、明、日、的、聚、會」幾個字落在書皮,當下我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居然用歌名中譯,太狡猾了!」而所謂的狡猾就是:拿起這本書的人(譬如我)已經多少從名字猜到,這應該是一本「以不可或缺的搖滾樂香氣直逼豐饒的人生旅程之饗宴」那類的「美食」書,因此有些人(至少我)在還沒細讀幾頁的情況下,已經走向櫃台結賬了…。一翻開,書封介紹著作者在20歲隻身前往英國參加音樂祭,感受青年文化的洗禮的「壯舉」。咦?這不就是自己在喝醉的時候會用高分貝音量,對朋友喊話的內容嗎?那種只能在心裡暗處吶喊卻被生活瑣事摀住嘴巴的囈語。

一邊翻著這本書一邊參加了幾場作者的分享會,有時候聽歌、有時候聽經歷分享,一面繼續應付平凡的學生生活,偶而看看live有空到藝廊晃晃就很心滿意足。從上半年的Deerhunter, No age, Bob Dylan, The Radio Department, 65daysofstatic, Dean & Britta接二連三…可能是看著身邊親朋好友為此相互週轉,加上本書鼓舞,我啃著白吐司、死掐著荷包也來到現場。而驚喜原來也像書裡呈現的,容易發生:The Radio Dept.表演結束後許多人堆在門口爭相合照,我看著手中相機眼又看看大量人數便作罷,擠過人潮與團員之際,主唱Johan Duncanson 突然叫住我(呃,沒錯,我也很懷疑),「Hey, I recognize you.」,一頭霧水之下我滿臉疑惑回答「How?」——原來我們前一天在同一間餐廳用餐,只是我完全沒注意身旁的高大外國人是誰——後來我們留下合照,「But I recognize you much better.」合照時我告訴他,後來我們互道再見。這跟能活著聽到Bob Dylan的激動、經歷Deerhunter的迷幻異境同樣屬於需要被凍結的短暫永恆,是的,照片裡我笑的非常開心。

回顧截至今日的2011,如果能為2011畫個心電波形,這位患者應該心律不整幾近瘋狂。大至上的事件就是激昂的家庭革命、被甩的戀愛、喪盡盤產到日本自助旅行順便到Summer Sonic一趟。SS雖然是室內場地,還是很難去描述天色由亮轉暗的剎那,會場幽微的氣氛變化:彷彿光線就是顆按鈕,有別於日光的認真,夜晚的神祕朝聖就要按奈不住,開關啓動瞬間就要熱情脹裂。若要說第一次人到國外看演出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感受身後數百萬人的失控。舞台上是The strokes,站在第一排只能撞上面前的欄杆,人群湧動扭動撞擊(旁邊幾位好漢已經昏倒後被人群傳接而扛出場),毫無招架之力下,只好一再忍痛撞上撞上再撞上仍要拼命把頭甩出去似的忘卻身體地聽著,人與人之間汗液、情感、故事在舞台前全攪和在一起,非常恐怖,非常激情。寫到這裡突然拉回一點現實感——其實早就開學了...,且期中考正如火如荼展開,新的應酬、新的工作、新的狗屁倒灶在前,挑戰又要來、搞不好崩壞也會再現,但踏在時序入冬的街上,所有曾在心上的美好與相遇就如同痛苦與離散一般,早就先在這一場又一場的派對等著了。圍上圍巾踏進靴子,I think… I am getting ready and maybe more recognizable, for all my tomorrow's parties,真的就像書皮那幾個字一樣,嘿,我想我也會認出你們的。

由 Antler 發表於 November 20, 2011 11:53 PM

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搖滾。

只是因為他說他喜歡的女孩愛看這本書,所以我就跟著在政大圖書館排預約系統裡排隊整整半學期。

那天要回政大的晚上,心情異常鬱悶。剛好在捷運上正讀到All Tomorrow’s Parties那一章,覺得這個27離我好近,我卻無所適從。從公館站一號出口出來,外面意外地、不常見地,有街頭藝人在表演薩克斯風,吹的是周蕙的<約定>。音符在涼爽的晚風裡飄盪,跟我一樣在等236的奶奶在翻揀查看塑膠袋裡的青菜;身旁有對情侶,女孩靠在男孩的肩上,很開心地隨著旋律哼唱<約定>的副歌。

青春,總是跌跌撞撞;做些瘋狂的事、讓自己後悔或者不後悔,然後就將所有回憶收藏在內心那個最破舊不堪的小紙箱,偶爾拿出來看看。除了深圳和香港,其實我沒有去過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甚至連台灣的幾個大都市都還沒去過)。但是就在小小的台北裡,生命卻已經積累了不輕的重量。

2010年的秋天開始,我陪伴他準備轉學來這裡的考試,陪伴他聊一件又一件關於那女孩的心事。心好像貼得很近很近很近,甚至每次不小心在學校裡遇到那個女孩,都差點脫口而出地和她打招呼。

後來的故事,就像大部分的故事一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結局,一切在2011年又回到原點。但這不代表一切沒有改變。我和他和她,還有紐約與搖滾,算是在生命的某個點,用一種不思議的形式交會了。一天天地陪伴、一篇篇地讀著,加上Youtube裡一首首從書裡翻找出的音樂,心逐漸被些什麼給填滿了;我也漸漸學會放下青春中那些傷痛(是的,我想你應該沒想過這本書會變成一本療癒心靈的書吧!),而且有勇氣面對明天,決定 ”Don’t let my youth go to waste.”

所以我決定謝謝他、謝謝她,也謝謝你(很想稱你為學長),因為你們讓我重新明白愛、明白生命的美麗,即使許多時候,生命只能像經過最後一夜狂歡後的CBGB,無奈而淒涼,但那些留在記憶裡的,已經足夠了。

那天,我帶著微笑搭上236。

由 Christine 發表於 November 21, 2011 12:07 AM

活動結束,謝謝參加的二十多名朋友,分享你們的故事。

這兩天就會寄出領取海報的通知。

pulp 發表於 November 21, 2011 12:15 AM

海報領取通知已寄出,若沒收到請在此反應。

pulp 發表於 November 23, 2011 6:4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