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day Is The Day | 回到主頁面 | Radiohead 大阪現場紀實 »

2009-01-26, 11:16 PM

最精彩的一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

DSC07578

若是一年前的今天,有人跟你說未來十二個月之內,下列樂團或藝人將造訪台灣︰

80kidz、Bloodthirsty Butchers、Brett Anderson、Broken Social Scene、Camera Obscura、Caribou、Epic45、Explosions In The Sky、Guns N Bombs、Her Space Holiday、Jarvis Cocker、Keren Ann、Maximilian Hecker、Melt Banana(延期至三月)、Mogwai、Mondialito、Mono、The Music、Plus Minus、Stars、Steve Aoki、Tahiti 80、Travis、Uffie、Yo La Tengo。

你可能會認為他不是瘋了,就是因天氣太冷整天窩在棉被裡無止境的熟睡而孵出的白日夢。在我記憶所及,鼠年來台的國外樂團陣容,絕對堪稱史上最強,強到甚至必須依英文字母來排序才妥當,不能只憑所謂的大團/中團/小團這種檔次來區分。這份名單若以國籍來分,宛如一座世界地球村,有美國、英國、加拿大、蘇格蘭、日本、法國與德國。若以樂種來分,就像走到唱片行的(泛)非主流區,有電氣搖滾、清新民謠、獨立搖滾、後搖滾、唱作人、英式搖滾與電音DJ。

若賦予歷史意義,無論英倫搖滾迷盼望多年的Travis與The Music,當然還有已列傳奇人物等級的Pulp前主唱Jarvis Cocker與Suede前主唱Brett Anderson;獨立搖滾迷殷殷期待的Broken Social Scene與Stars,都是首度來台獻藝。而諸如Yo La Tengo、Mogwai、Explosions In The Sky、Caribou、Maximilian Hecker、Mono與Plus Minus更是「老」面孔了,許多團體甚至已訪台第三次。

自去年二月由Explosions In The Sky打響第一炮,過去一年藉由各方音樂節與演唱會承辦者的辛勤努力,國外樂團在台灣的表演市場呈現一片榮景。可是某些場次不如預期的票房,似乎也悄悄透露了一些訊息。

全球經濟的嚴重衰退當然是一大主因,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當每個人的荷包都縮水,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不斷被「不景氣」三個字襲擊,自然會下意識的節省開支,尤其是此刻不花、也無啥大礙的娛樂性開銷,譬如買唱片與看表演。可是隨著越來越多國際級樂團陸續帶給島上樂迷震撼的體驗,眾人逐漸凝聚出一種共識,便是聽過心愛樂團的每一張專輯,可能也比不上看一次貨真價實的演出來的難忘,因此對於單一場次的接受票價,已從五年前的一千元層級,躍升至兩千元層級。選擇多了,經驗豐富了,消費者當然知道,一場好的演出絕對值得入場費的每一分錢,碰到愛團來訪,咬牙苦撐一陣,演唱會當天還是會準時現身。

尋此脈絡,票房差強人意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市場已屆飽和。台灣有一個極有趣、卻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不論國外團或國內團的演出,你常會發現,台下極少超過三十歲的觀眾。學生族群基本佔了七成,剛出社會的上班族或許還有兩成,最後一成是媒體或音樂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這與國外的觀團文化有著天壤之別,許多稍有年資的樂團,觀眾的年齡分布相當廣泛,雖然仍以二、三十歲佔了大宗,可是十幾歲到六十幾歲樂迷的身影也歷歷可見。

究竟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常與朋友討論,大家的說法莫衷一是。難道說脫離了學生時代,至Live House看表演就變成一件奇怪的事?還是成了上班族以後,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回家休息?亦或是年輕時與你一同經歷大小戰役的觀團戰友已陸續「退隱」,人在場館,逐漸發現認識、叫的出名字的朋友越來越少,身邊都是相差一個世代以上的年輕樂迷;於是時日久了,自己也漸漸不太去了。台灣畢竟尚未發展出一個人看團的文化,其實國外一個人看團是很普遍的,不會被投以某種異樣(譬如,你是不是找不到伴?)的眼光。

然而在可遇見的未來,看團以學生為主力族群的現象,不會立刻改變。一個月兩場票價各兩千元的演出,對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負擔,無論他接了再多的家教或雜工。有時並非不想去,實在已掏不出錢來。樂迷是幸福也辛苦的,同樣,若將「幸福也辛苦」這五個字放諸於演唱會承辦者身上,其實也一體適用。許多承辦者邀請國外樂團來台,從未奢望賺什麼錢(尤其是越小眾的),幾乎只求打平、不賠錢就好。他們為何願意投資如此多的心神去做一件物質上的報酬率近乎於零的麻煩事?因為他們更重視精神上的回報,他們仍然有夢。

只是因人口侷限,加上比例緣故,我們目前的獨立音樂市場就是那麼大,不用跟英美相比,與日本的差距都還有一大段距離。文章首段列出的二十幾個團體,彼此之間在台灣的樂迷甚至是高度重疊的。於是不同的音樂節與演唱會承辦者只能食用同一塊小餅,歷經了如此精彩的一年,市場疲憊了,需要休息;樂迷也窮了,需要存錢,尾聲時自然會發生銷售狀況不符預期的狀況。

既然Radiohead在我們有生之年造訪台灣的機會依舊奇低無比,對於場館的需求,獨立樂迷要的其實不是一顆可容納兩萬人的頂級巨蛋(因為即便Radiohead來,也塞不滿),而是幾座設備完善的五百至千人場館;因此硬體方面,我們可說是勉強過關(還差一座千人場館)。至於國際知名度,台灣樂迷是何其可愛,有著過去五年各路樂團前仆後繼的造訪,離開後都留下美好印象的口碑,台灣已是許多國外樂團巡迴亞洲時,必會想到的一站。

台灣已過了擔心國外獨立大團願不願意來表演的萌芽期,目前進入的是如何讓觀團場景更成熟、更多元、覆蓋層面更廣的拉拔期。我們不知2009年又會有什麼驚喜,可對於演唱會承辦者與樂迷兩造來說,前者可以試著端上新的菜色,邀請未曾造訪台灣、又有一定市場潛力的團體;後者可將對於獨立音樂的熱愛,散播給更多身旁的朋友,相邀更多人一同踏入場館,給予票房最實質的回饋。只要持續灌溉,即便2008年是如此空前的夢幻,想必也不會絕後才是。

(原文載於《破報》復刊545期)

Yo La Tengo表演照片攝於2008年10月15日The Wall)

DSC07518

DSC07582

DSC07533

DSC07574

DSC07548

DSC07555

DSC07541

DSC07561

DSC07564

DSC07568

[現 場] 引用(0)

引用


迴響

老實說看完這篇文章有種莫名的感動,
雖然我只是個南部高中生,
沒有太多錢也沒有時間,
沒有看過大場面的演唱會,
充其量也只有在Live House看過幾場台灣獨立樂團的演出,
但我想說的是,
能有一個這麼用心的blogger隨時提供新資訊,
介紹那麼多令人愛不釋手的樂團,
真的是很棒的事!

由 詹森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9 10:44 AM

"台灣畢竟尚未發展出一個人看團的文化,其實國外一個人看團是很普遍的,不會被投以某種異樣(譬如,你是不是找不到伴?)的眼光。"

國外一個人看團哪有很普遍...
我也不認為在台灣一個人去看團就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 這純粹就是個有同伴一起參與會比較有樂趣的活動啊.

Ashley 發表於 January 31, 2009 10:01 AM

台灣的音樂場景開發仍然有限,語言隔閡和資訊不對的等差異仍隨處可見。幸福之處藉由網路發達樂迷不用像以往苦苦追著有限的資訊來源,好比搖滾客、破報、T-Mag、MCB或淘兒的專刊(PASS?) 但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確實是需要時間,有時候急不得的。操之過急只會揠苗助長。

現在我們有張懸或盧廣仲在內這樣傑出的獨立藝人響亮發聲,只是怎麼說另類音樂仍是小眾,和主流市場仍有著明顯隔閡。在美國認識的朋友可以同時喜歡賈斯汀和Postal Service,或者是沒聽過Sonic Youth卻推薦我Rilo Kiley。(以上胡亂舉例只是對照台灣獨立樂迷一般品位/喜好/熟悉程度) 個人覺得,台灣聽眾"太過相信主流價值"的問題不只存在於檯面上愛來愛去的流行歌市場,獨立音樂界似乎也瀰漫這樣子的氛圍。

BTW一個人去欣賞藝人樂團演出,至少,在加州是相當不普遍的。只要觀察craiglist和一堆brokers/scalpers的網站就知道大部分黃牛票都是pair為單位在賣。老美把去聽concert和sprts game當做一個party/picnic的還是占多數。這是和pulp兄相較之下微不足到的數十場gig-goer的心得。

Wei 發表於 January 31, 2009 10:27 AM

看来华人世界的状况都差不多啊,而且相对于台湾的演出市场,大陆才是萌芽期。
对于年龄结构的问题,也许一方面我们在70年代时根本就没有欧美那样的音乐土壤,欧美的流行音乐进入大陆也是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另外一个原因,也许亚洲人的生活相对欧美人要更辛苦一些,尤其是告别了学生时代,工作、传统的成人世界会让年轻时的激情、梦想逐渐流逝。
而年轻人呢,对于他们来说资讯的匮乏(即使有了网络),文化的差异很容易让这些仅有的小众分流,主流,非主流的界限被划分的格外清晰,音乐成了在网络世界展现个性的标签。很少有人去同时迷恋christina aguilira 和cat power吧。

由 dahoo 發表於 January 31, 2009 3:43 PM

其實您以上寫的我認為是針對台北這個圈子,
中南部學生或是上班族要享受到這些觀團經驗除非家裡很有錢或很閒,不然實在不可能花個一兩千車錢又請禮拜五的假跑上台北看2700的Mogwai再回高雄吧!

我本身是高雄人,在我學生時代我也是硬撐著搞這些,高中時每天只花50塊吃早餐中餐(零用錢100塊),慢慢存下Dream Theater和Yngwie Malmsteen的演唱會門票。
後來研究所時還是在高雄,準備考試讓我錯過Yo la Tengo跟Testament。
現在隨著工作來到台北,我承認我是看團的小眾上班族之一。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南部人北上念書或是工作開銷真的很大,要去看一場兩千以上的演唱會真的是屁眼夾緊硬撐的。所以我覺得您的文章基本上不代表整個台灣,而是代表真正的台北人。

由 Lance 發表於 February 1, 2009 9:32 AM

看到pulp列的08'來台卡司
真的蠻替臺灣感到高興哩
台灣市場台灣樂迷的可愛忠實終於漸漸的都被注意到拉
希望09'會更好!

關於台灣看團的集中在學生族群,似乎是從我學生年代(9x')就降的了,想想絕得當時似乎比七成更多哩
而原因我也echo你說的,一是出社會後的汲汲庸碌壓力(加上台灣加班不是很厲害麻?!)
再來就是當週遭的人都漸漸遠離看團,一各人能持續下去自己去擠小朋友堆裡看團不容易吧
於是大部分人就有種:唉,可惜呀!可是也沒辦法(老了)就是這樣阿很正常.的感覺/慨

然後關於國外觀眾老少分布且一人看團還蠻正常的
本人(還,yeah)住紐約的實況報導也是這樣絕得
每年都還是會自己去看幾場,雖然寂寞了點但左右看看都還是能看到其他也一個人的觀眾低
(前兩週我去raveonettes,不但一個人去看還一個人留下玩after party勒,不過當然有伴會更好玩拉!)

由 T/aaccjj 發表於 February 2, 2009 11:30 AM

to Ashley、Wei,

所謂一個人看團普遍,當然不是指一個人看團的比例,較結伴同行的人多,而是指這種現象是普及存在的。

to dahoo,

「也许亚洲人的生活相对欧美人要更辛苦一些,尤其是告别了学生时代,工作、传统的成人世界会让年轻时的激情、梦想逐渐流逝。」
非常同意。

to Lance,

確實,台北之外的樂迷當然就更辛苦。
但台灣整體獨立音樂的市場就那麼大,國外樂團來台若只表演一場,幾乎是非選台北不可,現實如此。

to aaccjj,

在紐約時我也常一個人看團,因為不想拉朋友一起去看他其實沒那麼想看的,哈。
好處是人在場館,可以跟四周不認識的樂迷聊天打屁,不會只侷限於跟自己一起去的朋友。
祝妳在那邊一切平安,能繼續待就不要回來了;台灣人好像除了熊貓跟洗錢,其他天下事都不太關心了。

pulp 發表於 February 3, 2009 2:30 AM

那大概是你表達的方式讓人解讀錯誤吧 :)

由 ash 發表於 February 3, 2009 2:03 PM

這麼多好團去台灣,真好!
我看過的表演也不少,老實說還沒單槍匹馬過,下次來試試那是啥滋味。
不過,不管是單身付任、多人陪看、主流或旁門,音樂、自已耳朵聽了開心最重要!

對照Pulp列出的團,數一下,我只看過其中幾個:
Broken Social Scene、Camera Obscura、Caribou、Jarvis Cocker、Yo La Tengo

現在想到Jarvis Cocker的表演,不禁哈哈大笑,因為他會不停地聊天講笑話來串場,宛如是脫口秀主持加唱歌表演的綜藝版。我想,他大概是Indie-rock史上百年難得一見超愛講話之奇葩吧!!(笑)。之前看過BSS時,覺得Kevin Drew巳堪稱是話不少又熱情的表演者了,但是和Jarvis Cocker相較,Kevin Drew也變成省話一哥吧(笑)。不曉得Jarvis Cocker在台灣表演時是不是也很愛聊呢?

由 keroro 發表於 February 4, 2009 11:57 AM

我都一個人看團耶
一個人在台下一邊看心儀的樂團一邊抽菸
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當然和朋友一起看也有一起看的有趣
但畢竟身邊朋友有在看的也太少了
今年才多了一個夥伴

倒是以後livehouse不能抽菸
應該是真的會影響到!

由 acd 發表於 February 4, 2009 10:40 PM

什麼!!!!!!!!! Jarvis Cocker要來!!!!!!!
我不出國了我!我我我...我考試也不考了我!!!(掀桌~) 啥時候來啊?!
是Jarvis的話我恐怕就真的找不到人和我一起去了
但我不抽煙,一個人的話要怎麼耍酷啊... 手沒地方擺了 =_=
p.s.真希望台灣的"一個人"文化能夠盛行起來啊
(好像沒有這種東西-_-)

由 ccy 發表於 February 7, 2009 1:09 PM

jarvis已經來過了......(飄走)

由 katrina 發表於 February 7, 2009 11:27 PM

我是上班族, 我還是會看團, 而且我更有經濟能力可以看團,
上班壓力大, 無所謂, 看團更能解壓!
下班累了想休息, 無所謂, 看團更是一種放鬆!
但是..能不能有那種不用排隊等開放進場的..時間一到就可以馬上進去看的..
因為..開放進場時..甚至開始唱了..我可能都還沒下班.. >_<""
我相信有一堆人應該跟我一樣吧!!

由 Debra 發表於 February 11, 2009 6:13 PM

從小我就習慣一個人看團,
連2001去看Reading Festival也是自己跑去英國看的..

但,說真的,看表演還是有一群同好最好
出場後又可以一直討論,感動和回憶才會加倍..

另外..我是台南人呀
你們和Roxy Tom相約在Kinks那晚,我也在呢
除你們之外,最晚的那桌就是我和我朋友.

怕貓的貓 發表於 February 28, 2009 11:19 PM

我不是住台北 但很多場表演大多都是在台北
所以我常常得排除萬難北上
如果說時間是在周五或是假日都比較好辦
假使是星期四或星期三那種時間 真的會讓人有想飆髒話的衝動......
目前回歸學生生活 所以非假日可以蹺個課 請LAB其他人cover一下
之後回去當上班族的話 只好用盡各種辦法請假了!! 特休病假事假就用在這時候!!
(哈哈 MUSE的228我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他請假
當時同事還問我是不是參加抗議活動 我怎樣都不肯說出請假真正原因)

錢的問題我是覺得再賺就有 畢竟在台灣看表演 感覺很多都是"一生僅此一次"
為了愛團我怎樣都會買票入場 然後訂車票北上 外加住宿
(住宿是必要 因為看完表演會累癱 畢竟經歷瘋狂大合唱+又跳又扭 XD
為了減輕肌肉負擔以及沙啞的喉嚨 一定要稍作休息)
一次下來 算一算三四千塊跑不掉 如果買3000以上的搖滾區票還真會吃不消
所以不太熟的團我只好選擇放棄
雖然很可惜 不過沒辦法 畢竟家裡不是印鈔票的 我還得養活自己阿!!

今年 會去看Oasis
(正在努力接近熟悉中 所以短期內又敗了很多CD回家)
Linkin park正在考慮
"荷包消瘦 心靈充足 耳朵滿溢 眼睛飽滿"是目前的寫照!!

另外的碎碎念 說到敗CD
每次朋友聽到我會買CD都一臉驚訝 還說只有有錢人才買CD
真的很受不了 如果喜愛音樂不是應該尊重創作者 然後買CD嗎?
不買 只是下載 一整個把音樂搞得很廉價 吼 真是受不了這堆人
(我覺得如果我要存錢 就不要走入唱片行 XD)

suede瘋狂粉絲 發表於 March 26, 2009 2:05 AM

to suede瘋狂粉絲,

所言甚是!

pulp 發表於 March 26, 2009 7:50 PM

看搖滾團...一個人的文化,不抽菸的女生更難。。

由 british sea power 發表於 September 30, 2009 1:45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