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nnesz - Black Sea & Balmorhea - Rivers Arms | 回到主頁面 | Spiritualized - Songs In A&E »
2008-12-28, 11:29 PM
Max Richter - 24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
德國出生,目前定居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Max Richter是近年來最讓我心儀的當代作曲家。
坐擁歐陸正統的古典科班背景,Max Richter卻不畫地自限,曾於九○中葉與Future Sound Of London、Roni Size等電音名家合作,近期更替Fat Cat同廠樂團Twilight Sad製作同名EP,就連英倫女唱作人Vashti Bunyan暌違三十餘年的生涯第二張專輯Lookaftering,Max Richter也是居功厥偉的幕後推手。
但我個人最鍾愛、最久聽不厭的仍是他自己的作品。纖細的結構堆滿著情感的迴聲,融合Philip Glass的低鬱美感與Brian Eno的環境聲效(他確實也曾與這兩位巨人合作),無論2002年問世的首張專輯Memoryhouse,或接連推出的The Blue Notebooks與Songs From Before,這每隔兩年便推出一張新作的穩定產量,教人聽的出Max Richter刻意稀釋了當初Memoryhouse崇尚的澎湃曲調,越來越向精練簡約的極微之道尋訪而去。
第四張大作24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更是出道至今最富實驗野心的一張,曲式與命題皆然。Max Richter這回將腦袋動到手機鈴聲,他以為,手機既是現代人最不離身的裝備,鈴聲當然也是無所不在的音樂來源。與CD、黑膠相較,雖然音質差距甚巨,手機鈴聲並非難登大雅之堂,畢竟本質上,它們都是一種「讓音樂被聽見」的媒介。
Max Richter自己坐在鋼琴前,邀來一組五人弦樂團、一名空心吉他手,混合著短波收音機訊號,空氣中沙沙作響的懸浮噪音,完成了二十四段輕薄短小的聲音切片。為了確實呼應一般鈴聲的慣性,每則切片的平均長度只有一分鐘,最長也不超過三分鐘。由於可供醞釀的時間縮短了,作曲時,Max Richter連佈局的空間也被剝奪,勢必得直接切中核心,毫無浪費篇章的本錢,對他來說絕對是展現功力的嚴峻挑戰。
何止對他呢?當我們那雙耳朵早已吸入了太多潛心經營著波濤起伏、動不動就超過七八分鐘的浮誇長篇,24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帶來的更是一則反面思考,一種斷裂式的不滿足感。明明覺得某一列樂句還可以發展,某一塊鋪陳明明帶有強烈的暗示性,曲子卻總在「接下來似乎還可以怎樣」的狀態下戛然而止。隨後瞬間跳至下一段切片,一分鐘後,又是一次意猶未盡的循環。
濃縮的短篇,彷彿是二十四座寂寞冰山的一角,讓人感受到潛在的可能,意識到孤獨的隱喻,卻無法一覽全貌。破碎的聲波紋理一如記憶的快照,一沙一世界的集結了過往生活的斷層掃描。聆聽Max Richter,好似翻閱著俄國導演Andrei Tarkovsky的拍立得攝影集,讓人靜靜漂流在時間的河裡,與這些卓越的心靈,一同捕捉那一閃即逝的永恆。
(原文載於《破報》復刊542期)
[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
The Blue Notebooks每聽必流淚!
我也覺得Max Richter很有塔可夫斯基的tone!
Max Richter好神祕
又冷靜又哀傷!
由 ice 發表於 December 30, 2008 3:56 PM
Pulp兄:
很突然找你拍照,希望你不介意。感覺彷彿是樂迷會偶像,哈。不過你與懶人都是我在音樂以及文字上面觀看許久的讀者,所以看見你們都特別有親切感。都很欣賞你們倆人的文章。雖然懶人是我最先開始閱讀的。:P
去年2008在這裡也挖了不少你介紹的好音樂。還記得去年你推作的Juicy Mix,簡直成了我三個月裡反覆聆聽的一大饗樂。雖然聽你說今年因忙碌而無法推出續作而稍有失落,但那晚卡夫卡所播放的音樂著實都有觸動到我的耳朵細胞。
內心有點澎湃地想說,繼續潛水當音速青春的忠實讀者。:)
這回應有點文不對題,請包涵。^^
由 Charisma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1:27 AM
to Charisma,
希望你有一個愉快的夜晚,也很開心你喜歡那些歌。
詳細的播放清單請見這篇文章的留言處: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13005.html
下次若舉辦類似活動,歡迎你再來玩!
由 pulp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11:3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