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ur Rós – Heima | 回到主頁面 | 4 Months, 3 Weeks & 2 Days »

2007-11-28, 9:08 PM

The Tracey Fragments

traceyfragments 若重返十五歲,性別變成女生,"The Tracey Fragments":http://www.thetraceyfragments.com/(迷走青春)能否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主角Tracey Berkowitz是一名十五歲的離群少女,身無分文地流浪街頭,只為了尋找自以為是狗的弟弟Sonny。父親脾氣火爆,母親嗜酒成性,除了家庭問題重重,Tracey也因晚熟的女性特徵在學校慘遭同儕訕笑。佈滿創傷的成長經驗將Tracey帶到心理診療所,沒想到治療她的醫生卻是名怪咖。環繞她的一切是如此晦暗與不快樂,除了外表帥氣的搖滾男友Billy Zero。 可惜,那只是她的想像。單相思註定帶來噩夢,即使夢的開頭也曾一時甜美。 The Tracey Fragments由編劇Maureen Medved改編自己的同名小說,同為加拿大人的"Bruce McDonald":http://en.wikipedia.org/wiki/Bruce_McDonald擔當導演。劇名Fragments包含了兩層意義,除了暗喻著支離破碎的少女生活,更彰顯了整齣作品的影像風格: 分割與裂解。實際拍攝時間僅短短兩週,The Tracey Fragments竟需九個月的時間進行後製,也因此剪輯出影史上首齣全程使用了分割畫面的電影。 此片的成與敗,也全在這點之上。 分割畫面的採用,對熟悉漫畫式敘事風格的觀影者,無疑更易親近。一般音樂錄影帶總好此道,一大因素也在於分割畫面能讓拍攝者於短時間內呈現更豐富的情節。若暫且不論內容,光就視覺效果來看,分割畫面的確也較傳統分鏡華麗得多。但凡事過猶不及,點到為止才是最高境界。刺激久了,終會痲痹;再絢爛的分鏡,也比不上一則真正動人,言之有物的故事。 我們當然不能以傳統的觀影角度,解析The Tracey Fragments非線性式的敘事邏輯。但若將它視為一齣純然的實驗電影,又欠缺更深層的力道,所有角色皆成了呆板的Stereotype,這絕非導演原意。分割畫面,意圖呈現的是Tracey慌亂的現實困境,也是大腦下意識對外在環境的自然反射: 迷離的青春世界,方向不知在哪兒的漂浮漫遊。技法上的使用,立意絕對良善,可若持續性地追求外在形貌,忘了合情入理的角色刻劃才是引人入勝之處,到頭來,風格傷害的卻是可能存在的內涵。 毫不停歇的快節奏與多重視窗,讓觀者難以凝聚焦點。解構至最終幾乎空無一物的情節編排,讓原已不甚特殊的故事(除了弟弟自認為狗)更顯薄弱。或許無趣的高校生活與聊備一格的親子關係,已成了世俗定義底下,十五歲的同義詞;然而這種徘徊在幻想次元與真實光景的疏離感,依舊是年輕過的人皆能有的體驗。可惜的是,The Tracey Fragments一以貫之的鋪張視覺感,令人分心,無法注入情緒,只讓電影中的世界與觀者漸行漸遠。 事實上,若非使用過度,The Tracey Fragments對於分割畫面的理解與執行,已入爐火純青之境,堪稱該款技法的教科書。音樂也甚有可觀,例如翻唱"Patti Smith":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304.html名曲"Horse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523.html時,銀幕上果真出現一匹奔跑的白馬;或是青春男女的胴體交歡之際,配上我個人極為喜歡的"Broken Social Scene":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268.html演奏曲hHallmark,這些皆是魅人眼耳的片段。 若是實驗影像工作者,或熱愛加拿大搖滾的樂迷,The Tracey Fragments仍值一看。若只求一則好好述說的故事,這觀影的八十分鐘,竟也略顯冗長了。 個人喜好: 4 推薦指數: 6

[電 影] 引用(0)

引用


迴響

對啊
似乎看完有種盲、茫然的感覺...
音樂不錯倒是真的
我似乎只是為了那張贈品cd才去電影院看...不然大概會等dvd出然後多看幾部...
拍攝手法很特殊
但過多得分鏡沒辦法融入太多觀者的情感

個人也不太推薦去電影院看...

由 女王 發表於 January 7, 2008 5:5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