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Songs Tickets Giveaway | 回到主頁面 | Radiohead's In Rainbows Comes in 10 (Well...7) Days »
2007-10- 1, 11:50 AM
Sonic Youth 紐約下城的搖滾鬼靈
如果曾於紐約市蹓躂上一陣子,或運氣更好,拾獲了客居此地數年的特權。碰巧,你又熱愛著搖滾樂。 據我猜想,你很難不成為"Sonic Youth":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166.html的忠實信徒,像我這名病入膏肓的搖滾沈溺末期患者。上承摧毀了一切搖滾語法的六零年代經典樂隊"Velvet Underground":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9797.html、七零年代龐克宗師"The Ramone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4476.html,下啟發跡於千禧年的出色新秀The Strokes與"Yeah Yeah Yeahs":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620.html。身為紐約搖滾的中堅樞紐,很難想像成軍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Sonic Youth,仍能卓然而立,挺傲地橫跨了後龐克、實驗噪音、無調性、另類搖滾與獨立風潮 – 這些各具特色、生命週期卻長短不一的搖滾次樂種。 原因何在?當藝術的質凌駕了名,實勝過了虛;跳脫出既有的定義框架,一如屏氣凝神的得道高僧,冷靜看著周遭紛擾,而世間一切的愛恨、功名、利害與浮榮,又與之何干? Sonic Youth的悠遠生涯,從未被主流樂壇真正接納。當然了,他們也不在乎。正當同儕與後輩汲汲營營迷失於唱片工業撒下的商業巨網之際,他們近乎執拗的堅持,投射出的是一幅沒有灰階、只有飽滿原色的完整圖像。Sonic Youth之所能屹立不搖,不在於他們的孤高身影只能供人仰望,乃在於,他們不是抱著浮木順流而行的投機客,而是一群謹守創作核心,嚴循創造力(creativity)、原創性(originality)與誠信(integrity)的正港搖滾客。 Sonic Youth體現了如假包換的「酷」概念。代表著,做自己而不媚俗,擇善固執且從一而終。樂迷可從他們的音樂中聽出某種豐盈的氣場,某種置身事外的強韌自信。批評者云,綜觀Sonic Youth團史,所曾發行的數十張唱片(包含團員之個人創作),其中差異不可謂大。換言之,若將1982年的同名專輯與去年那張浸滿青春之泉的"Rather Ripped":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454.html放在一塊兒,似乎聽不見顯著進步,給人原封不動之感。那些粗礪聲響與迷散結構,不都屬同一套路? 此話差矣。殊不知,在極度講究拋光與上色的當代樂界,仍能秉持硬頸的音樂性格,將嘲笑、諷諭與揶揄當成耳畔風,是多麼難得的性情修煉。所謂不朽,在於某類藝術超脫了僵化的評斷標的,將世俗準繩拋諸於腦後,讓作品成為看似無法系統歸類,卻又首尾呼應的瑰麗狀態,諸如Stanley Kubrick的電影與"Jackson Pollock":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8475.html的畫作皆是如此。當人們自以為綜攬全貌之時,竟也微觀了細節,汲取了某種渾沌不明、卻又指涉大膽的意念。 短暫的不變,或許是停滯。而長久的不變,成就出的卻是一種風格。 可別小看風格二字。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樂手畫匠,苦求風格而不可得。到頭來,我輩苟活於世,不論接物、待人、治事或只圖一快活,過程有風格者,是何其瀟灑。若只知臨摹,總因旁人之嘴而三心二意、屢屢改道,大把青春也只好白白虛耗,豈是可惜而已。 寫書、辦展覽與出版同人雜誌,創建獨立廠牌發表現場錄音,大膽結合了行動劇場與影像藝術。Sonic Youth四名成員不只是搖滾音樂家,更是兼容百川、喜與不同領域之先行者緊密結合的行動派。至今雖只剩吉他手"Lee Ranaldo":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956.html仍居住於紐約市,你若有機會隻身於紐約下東城走上一遭,依舊能牢牢感受到Sonic Youth像極了Paul Auster筆鋒下的紐約客,用他蒼勁的身形與敏銳的洞察力,引領著異鄉遊子們在地鐵車廂、唱片行櫥窗或搖滾酒吧酸臭的拱形入口處,排練著久違的回家儀式。 無堅不摧的分明段落,數不盡的小節變拍與旋律扭轉。"Thurston Moore":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408.html的吉他是一座傾頹的迷宮,"Kim Gordon":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451.html的貝斯是一張繁複的蜘蛛網;Lee Ranaldo的合音是一片黝黑的磨沙紙,而Steve Shelley的鼓擊則是一只麻雀般叨叨絮絮的銅鈴。 我們不必費心弄懂Sonic Youth的音樂。相反地,Sonic Youth的音樂讓人看清了自我,讓我們望見了一條向遠方逃逸的青翠步道。 (原文刊載於九月三十日"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4033679.shtml) 圖片與影像攝自今年二月十六日紐約Webster Hall表演現場,當日的客席樂手為前Pavement成員Mark Ibold。 Incinerate Pink Steam Expressway to Yr Skull[音 樂] 引用(0)
引用
迴響
我真的很欣賞你的網誌 是我看過最棒 最有內容
狠多都吸引到我 也讓我了解很多我不知道的資訊!!
太棒了!!!!
由 柔柔 發表於 October 4, 2007 4:40 PM
請問一下 講究 拋光 及 上色的當代樂界 是甚麼意思?
由 音子 發表於 July 29, 2013 12:1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