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lf Nelson(我的左派老師)with Broken Social Scene | 回到主頁面 | The Flaming Lips Mar.31 »
2006-09-26, 2:11 PM
Neil Young - Heart of Gold


[電 影] 引用(0)
引用
迴響
jonathan demme+老young.哇。台灣看的到嗎
由 zhongming 發表於 September 27, 2006 1:21 AM
hi
Pulp, 這篇你願意刊載破報上嗎?
由 inertia 發表於 September 27, 2006 9:00 PM
to zhongming,
DVD國外已經發了,也許試著透過網購?
另外,這片的台灣版權掌握在大片商手裡,就看他們願不願意代理發行,甚至上院線了。
to inertia,
No problem.
由 pulp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06 3:21 AM
又讓 Mr. Young 把我引出來。你們這一小撮人真是夠用心﹐服氣。
這部電影是數月前在剧院裡体驗的。也許對Demme期望太大﹐当時有些失望﹐對Neil的逐漸老去也頗感伤。音樂上对我衝擊不如前﹐雖現場攝影﹐衣著佈景及光色上卻不真实﹐效果还可﹐有意的失真吧。也許Prairie Wind本就該如此屬性 但表演太拘束內斂 直叫我呼喚 Live Rust ﹐ 甚至五年前錄在Silver and Gold DVD的演唱也更動人。我对Prairie Wind (the album) 的意見就保留吧。
Demme 為Talking Heads 作的 Stop Making Sense当年也是在劇院內看的﹐ 讓我興奮的程度至今没忘。是80年代至今最了不起的搖滾作品。他的刀也老去不成?
由 yando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06 4:07 AM
to yando,
你說的沒錯,Heart of Gold不是讓人血脈噴張的搖滾電影。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事實,就是這些人物(不論Neil Young或Jonathan Demme),是逐漸走向衰老,跟我們一樣。人的心境會影響到創作情緒,這也是為何將一位藝術家的生涯作品攤開來評論是如此有趣。我們可以見證他的成長與衰弱、低谷與高峰。我覺得Neil Young走到這個階段,創作出Prairie Wind這樣的作品,是非常合理且讓人理解的。尤其這是他動腦瘤手術前寫下的歌,手術後會發生什麼事,沒人能保證。因此,我絕對相信創作這些音樂時,他腦中一定有一種念頭,這可能是他生涯最後一張作品。
當然,那時沒人知道一年後他又會推出張牙舞爪的Living with War,我們實在不用擔心Neil Young將成為下一名靠著舊版稅逍遙度日的老人。
回到電影本身。如果它讓人感到沈悶,我覺得這是導演意料中的事,倒不用太替Jonathan Demme擔心。畢竟演唱會的主題,就是向他們的Roots致敬,不論這個Root代表著Nashville、鄉村音樂、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看著Neil Young穿上正式裝束也讓我頗感意外,但這是他向他在意的東西表達尊重的方式,我覺得那情操很偉大。
或許,要回顧嬉皮的Neil Young,我們該看The Last Waltz。要看Grunge的Neil Young,我們就看The Year of Horse。那些時代過去了就是過了,我們得接受現在的Neil Young,就是這個樣子,尊重他身為音樂人的一切決定,不奢求他的下一步永遠迎合我們的期待。然後享受著他仍在世的每一天,這樣子就夠了。
由 pulp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06 4:29 AM
看到這裡不知為何讓我想到 Redemption Song...
我亦是 Stop Making Sense 狂熱者,但當年的 Talking Heads 可都是個個年輕有勁。如果有現在已是滿頭白髮的 David Byrne 紀錄片,不知道會是怎樣呈現呢!
(zhongming 如果是那個小明的話,我有 Heart of Gold 影片,可以跟我拿)
由 Van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06 5:10 AM
to Van
我幾天前才碰到David Byrne,本人親切地不可思議,過幾天再把合照放上來。
由 pulp 發表於 September 28, 2006 5:22 AM
恩, 因為欣賞的流派不同學習的也不夠深入, 對這裡的深度討論也還是一知半解^^;;... 但我相當同意版主提到的關於音樂人的音樂生涯和決定的看法. 對於樂迷而言可以選擇自己想要keep住對特定音樂人的那一塊感動自己的記憶, 而對於音樂人本身, 重要的是他們在自己的音樂生涯中不同時期所創作出來的東西對他們自己的意義. 我想, 其實這兩種角色都是在同樣的媒介各取所需, 而美麗的地方在於不同的靈魂可以為同樣的作品所感動而產生的交集.
恩... 有看到這片... 有機會去租來看看... :)
由 Sean 發表於 September 29, 2006 5:17 PM
多數人遇上這种劫數﹐ 可能己嚇到被窩裡去﹐ 像他一樣起而奮戰的实非常人。誰都知道追随Neil Young這种变色龍﹐ 如果不抱著随波態度接纳﹐如只知懷舊﹐会苦不堪言。 這种藝人何時要交什麼作品﹐不是我们能评頭論足﹐ 能討論的是個人对作品的感受。 稍有区隔才談得下去。
我基本上同意Neil 的原則﹐就是呈現原貌﹐ ’真‘就是動人最大的力量﹐思考和加工是多餘的﹐且会壞事。但经过這麽多年﹐這麽多作品之後﹐我開始懷疑他是不是太过相信自己本能的力量。心力就夠了嗎? 多些腦力激盪會不会更動人? 如何平衡raw energy 和 refinement 本來就是每一個藝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他在前期大都能處理幾乎完美﹐近来有太依賴熟悉的語言﹐ 少了點再思考及探討的嫌疑。大體說﹐自從失去製作人David Briggs之後﹐他己入無人之境﹐沒人可对他進言﹐ 十分可惜。Sleeps With Angels 是David最後操刀之作﹐ 差別顯然易見。
這就是樂迷可惡之處﹐ 有了人的一輩子﹐ 還要冷語不绝。
由 yando 發表於 September 30, 2006 6:41 AM
to yando,
我同意你的論點。Sleeps With Angels的確是Neil Young生涯後期最Refined的作品之一。一名好的製作人對於樂手表現的確有畫龍點睛之效。尤其是巨擘級的人物,更需要有人提供諍言。
由 pulp 發表於 October 2, 2006 10:25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