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na Nov.27 | 回到主頁面 | My Gigs of 2004 »

2004-12-28, 11:40 AM

Thurston Moore & Jim O'Rourke Dec.18

Image-B5AC001C517D11D9.jpg
"Photos":http://homepage.mac.com/pulpchen/PhotoAlbum31.html Thurston Moore & Jim O'Rourke這兩個傢伙又一起在"Tonic":http://www.tonicnyc.com/表演了,有著上次驚心動魄的"近距離接觸":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3129.html震撼,這次下定決心要沈著應戰,絕不能又亂了方寸。 晚上七點四十分我站在Tonic門口,在冷風中啃著剛買來的起司漢堡等著同伴前來時,雖然又巧遇Thurston & Jim兩人推開大門走出來,並在我身邊逗留一陣,然而這次我很冷靜地把嘴裡的牛肉和小黃瓜一口一口往肚裡吞,完全沒有露出驚慌失措的表情。 你們沒辦法再讓我恍神了啦。 依據過去看過"Sonic Youth":http://www.sonicyouth.com/main/index.html與Jim O'Rourke的"經驗":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166.html,表演前也大致可以想像會是怎樣的光景。Thurston當然是整晚的要角,手中的吉他不是樂器,只是另一種發出聲響的工具,和一年多前於同一場地欣賞的"John Zorn與Arto Lindsay的演出":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2178.html頗為神似。但如果比較Thurston與Arto Lindsay這兩位各踞一方的噪音吉他大師,Thurston以細膩取勝,除了有時會用鼓棒搓揉琴弦,大部分的時間都透過層層疊疊的刷彈、手指輕敲琴板這些動作使吉他發出各式各樣細微的聲響。而Arto則是一派暴力美學之姿,兇狠殘暴地凌虐琴身各個部位,使它發出足以震翻聽覺感官的奇異音網。 兩派各有巧妙之處,實無高下之分。 Jim負責操縱電子取樣機和mixer,除了本身也製造五花八門的噪音,他將Thurston的吉他發出的音頻進行肢解與再造。另外搭配的是鼓手和另一名不知玩啥樂器的女樂手。每次Sonic Youth表演進入尾聲時,台上幾乎只剩下Thurston與Jim兩人收拾殘局。有時蹲在音箱前像著魔一般狂刷吉他,不然就是高舉樂器像衛星接收器般在台上找尋各個音箱之間的共鳴點。今天晚上就像是Sonic Youth噪音雙簧的加長版,旋律和音階在這裡幾無存在的必要。 雖然音符在他們營造的聲響世界裡是最不重要的一環,然而曲子仍按照醞釀、爆發、緩衝、沈寂這些走勢進行著,一曲約消耗半個小時,總共演出三曲。包含我在內的耳朵平凡之人,實在難以區分這三曲的差別究竟在哪;想必非得悟性與道行均脫俗的高人才有能耐細細品味這箇中差異吧。 然而表演本身不是今晚的重點,這次可是為了一雪前恥來的。結束後我們隨即擠到台前,此時已有另外幾批觀眾等著和Thurston寒暄,有人索取簽名,有人閒話家常,也有人奉上自己錄製的demo希望能獲得偶像的青睞。約等了十分鐘之久終於輪到我們了,表明來意,馬上獲得Thurston友善的回應。 也許緊張都在上次耗盡了,加上之前也做了不少功課,和Thurston的談話過程確實有如沐春風之感。詢問Sonic Youth明年來台灣的可能,他說非常希望來台灣表演,可是明年三月在Brooklyn有一個音樂節由他們主導,所以很難取捨。此時我當然趕緊火上加油一番,說台灣有一堆你們的樂迷,所以你們一定要來喔。另外也向他求證了明年會重發Goo的雙碟版本與紀錄片1991:The Year Punk Broke的DVD這些消息。"The Year Punk Broke":http://us.imdb.com/title/tt0103595/?fr=c2l0ZT1kZnxteD0yMHxzZz0xfGxtPTIwMHx0dD1vbnxwbj0wfHE9VGhlIFllYXIgUHVuayBCcm9rZXxodG1sPTF8bm09b24_;fc=1;ft=2這部紀錄片記錄的是1991年他們與Nirvana一起巡迴歐洲的珍貴史料,如今在市面上幾乎絕跡,非常難找,我曾經想去"NYU的影音圖書館":http://library.nyu.edu/collections/find_videos.html尋寶,不過計畫也遲遲擱著。能透過DVD重新發行絕對是非常讓人期待的出版品,Thurston本人也樂觀其成。 雖然遠看他仍然是一張娃娃臉,近看時也難掩歲月的刻痕,但說話的腔調始終充滿著堅定的溫柔感,我們也逐一與他合影留念後離去。 離開Tonic門口走向地鐵站的途中幾名外國樂迷和我們寒暄,透過他們才知道原來剛剛我們在台前和Thurston閒聊時,Kim Gordon一直坐在牆角。看來下次我眼睛要再睜亮一點了,豈能輕易放過這種一箭雙雕的機會。

[現 場] 引用(1)

引用

SoundsandFury 於 <紐約的新音樂革命前線> 引用本文
文摘: (看了Pulp提到紐約那些開創音樂潮流的地點,面臨租金上漲而岌岌可危,真是令人痛心。看快把一篇在聯文上寫Tonic的舊文拿出來呼應一下這個場所
引用時間: 2005.02.21

迴響

你好 偶然逛到了你的blog
这一篇是04年底的文章了,不知到《1991:The Year Punk Broke》找到没有,实在买不到DVD的话 可以从网上下载 emule上有

由 mthycs 發表於 May 17, 2007 10:58 PM